太陽花始末,代表公民的行動
立法院六月中旬將召開臨時會,處理服貿協議、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自經區等重大議案。馬英九六月三日表示,經過一段時間社會的廣泛討論,國人更加重視服貿議題,民意對服貿協議的支持度大幅上升,且支持比例超過反對比例,顯示國民黨堅持的自由化和全球化經濟路線獲多數國人支持,而馬英九指示立院黨團全力推動讓服貿協議過關。
如果馬英九所言確實屬實,那麼在立院召開臨時會期間,為何還大張旗鼓佈置警衛,安放拒馬。台灣的確進入了一段動蕩時期,從太陽花學運以來,馬政府仿佛始終站在民意的對立面,回顧太陽花學運,再看看臺灣現狀,我們仍然疑惑,太陽花學運究竟是成功還是失敗。
從國民黨2008年重返執政以來,建立與大陸更緊密的經貿關係始終是國民黨政府的重要議題。《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被馬英九政府視為加強台灣經濟發展的重要政策,2010年6月在重慶簽署,其中包括貨品貿易、服務貿易、投資保障及解決爭端協議協商,這些協議將分階段簽署,一旦全部簽署完畢,兩岸自由貿易協議將正式完全生效。
2012年簽署完《投資保障協議》後,《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被提上日程,在2013年簽署後,經過國內九個月20場公聽會,於2014年3月17日立法院審查會上,民進黨立委與國民黨立委發起肢體衝突,民進黨立委搶走發言用麥克風,而國民黨籍立委張慶忠從抽屜中拿出自備麥克風躲在會場角落隨即宣佈委員會審議程式完成。
而此舉點燃了持續關注服貿闖關的學生的憤怒,他們先後攻佔立法院和行政院,集結十萬人走上凱道,表達公民不服從意願,與馬英九政府爆發激烈衝突。
自由貿易協定,究其本質,原是國家與國家之間拆除自身貿易壁壘,開啟合作融入全球貿易過程中的攻守,就如國民黨官員愛說的“利與弊”,有予有取本是常態。
根據中新社上海6月21日電,大陸對台開放共80條,臺灣對大陸開放共64條,雙方市場開放涉及商業、通訊、建築、分銷、環境、健康和社會、旅遊、娛樂文化和體育、運輸、金融等行業。細分之下,我們可以看到這份服貿協議的細部。(表格中資訊來自鳳凰網)
政府在勸說民眾接受服貿時唯一的理由似乎只有“利益”,無論是大陸或是台灣的官方都在說“對台灣有利”,乍看之下的確如此,可是進一步追究,這是誰給予的利益?又是誰取得了利益?
民權運動家李蔚說,“台灣大力遊說通過一直服貿協議的主力,如果不是有意從製造業轉進服務業的大陸台商,就是在台灣本地已經有相當規模的業者,包括金融或網絡購物。中國大陸的廣大市場,將為他們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而我們3月19日在現場的一場活動中,記錄下的是某位從事機場運輸的勞工的訴求,在台灣加入WTO後,貨物與人員的流動大幅增長,工作量也上升到原來的三倍,但工資還是維持原有水準,他們擔心的是大陸龐大的市場衝擊造成工作量不斷上升,勞力被剝削。現場受採訪的一位手機業者也帶有質疑,台灣是否真的需要中國大陸作為主要甚至唯一的市場,台灣還有世界那麼多的市場可與去開拓,為什麼一定要服貿?AIT表明簽TPP跟服貿完全無關,與ECFA也沒有關係,這一切是否就是一個騙局。
根據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鄭秀玲的計算,向中國開放六十四項服務業後,直接、間接受到影響的勞工將超過四百萬。這個人數是臺灣總人口的六分之一;勞動人口的五分之二。他們有相當一部分是以中、小、微型企業或家庭式作坊工作。
理想的自由貿易協定是假設合作的雙方各有所長時,才會有最佳效果,但是台灣在面對大陸的時候,經濟實力的不對等使台灣處於弱勢,使之將形成一種畸形的予取關係,中國大陸資本雄厚的的企業一旦進入臺灣市場,絕大多數的中、小企業都會受到嚴重影響,而中小企業恰恰是一國經濟活力的基礎。
而太陽花學運更深層次所展現出的是台灣對於大陸,台灣公民對於政府黑箱作業的不信任,是年輕一代對於如今自由開放的環境將遭受侵蝕的憂慮。18日當晚成大政治系梁文韜老師在立法院外開講,他不斷用香港的現況想提醒著群眾在服貿協定簽署後可能造成的媒體壟斷,他也從反旺中案等社會運動案件不斷說明中資在進入台灣後,台灣可能發生的問題,屆時台灣的出版、文化也面貌將大幅改變,台灣引以為傲的自由、開放、多元的文化價值也勢必遭受限制。我們在現場採訪到一位退休的公務人員,他坦言自己對服貿並不是徹底瞭解,但是從僅有9%支持率的馬英九空泛的利大於弊的說辭,從中國大陸對馬英九的極力支持與讓利的信號,以及從國民黨透過黑箱作業的方式迅速過服貿,這都是無法讓人接受的。
一位曾參加過東京大學學運,如今在台灣任教的日本人在接受採訪時說,靠近中國大陸是一件危險的事,若中國大陸真的是一個民主國家,就應該讓台灣人自己決定。
的確,台灣的代議制如今受政黨左右,已不能切實反映民意,在這次服貿關係到台灣未來的重要抉擇上,既得利益集團與公民權利的衝突充分體現出來。
正如紐約時報評論:“引爆臺灣學生以如此激烈的方式衝擊的兩股導火索,一是中共党國資本主義挾自由貿易帶來的貧富差距和階級分化;另一股是對中共政權的反抗和恐懼,加上對臺灣的本土認同。兩股導火索被國民黨立法委員幾近胡鬧的便宜行事點燃,一舉炸翻了臺灣政府體制。”經濟的發展若是以自由為代價,既得利益者若是以平民百姓為籌碼,在經歷過民主化運動的當今台灣,是不受公民允許的。
學生的主要訴求不曾改變:1、退回服貿協議;2、建立兩岸協議監督機制。要求建立一個全然透明的環境與大陸展開貿易往來。結束二十四天佔領之後,也許以上訴求漸漸成為公民廣泛的共識,然而在這次臨時會前馬英九仍然堅持服貿將帶動台灣經濟,也深信透過近階段的宣導,主流民意已然同自己站在一邊。
如果國民黨早在簽署服貿時所承諾的“逐條討論、逐條表決”,就是讓這次未能過關的服貿協議在下一次能夠表決通過,那麼對這場引無數人關注的太陽花學運,幾經波折,面對政府的施壓與鎮壓,以淚和血為代價,僅僅改變的試一次審議,是否算是不值得?
我們嘗試改變的,是政府的運作機制,是一個更公平完善透明的社會制度,是台灣公民需要的安全感與更好地活的希望,馬英九與他的國民黨在這次或許可以克服各種阻力,武斷地認為那些抗爭只是少數人的聲音而強行的通過服貿,但是他所埋下的是更大的衝突種子,是公民對於現政府根本的不信任,誰又能說這樣曠日的公民運動不會捲土重來,而這種不信任完全是馬政府操之過急的一意孤行所造成,在未來他將寸步難行。
而對公民來說,我們逐漸意識到我們參與政治的能力,便不能再任由政府公然奪去。
(以上報道 2580字)
新聞價值評估
1、 誰創造這則訊息?
在這則報道中,我們引用的採訪有62年生的手機業者,65歲的公務人員,1973年出生,參加過東京學運在台任教的日本人,以及退休在家的家庭主婦。詢問這些受訪者對於這次學運領袖林飛帆和陳為廷的做法你有什麼看法,對服貿整個事件的看法以及他們各自對於學運的立場,在這些主體性意見中,我們發現普通公民對于學運的支持、對馬政府黑箱作業的懷疑以及對服貿的擔憂。
2、 什麼樣的創意技巧被用來吸引人的注意
我們運用了照片反映學運現場過程,用圖表來解釋服貿
3、 身為記者的立場
作為記者,報道這次學運,我們盡量做到還原事件的本身樣貌,經過採訪、現場記錄、對於服貿的分析,讓看到這篇文章的人了解現今狀況,我們並非為了激怒他人,而希望在了解到可能會有人與我們對事件的認知不同后還是可以寫下整個議題。
4、 所報道新聞代表的是台灣在地普通公民的訴求,是無法在權力與商業利益中分一杯跟的普通階級,以政府應當代表其公民的意志行使權力,而以公民力量監督政府、參與政策制定、參與討論的公民社會價值。
5、 為什麼這是一則新聞?
雖然這則報道弱化了學運期間發生的重大事件的細節,但我們是想通過對服貿完整議題的報道讓讀者了解服貿前後因果,能夠清晰知道挺服貿與反服貿、政府與公民的爭點,去打破既得利益集團所製造的主流意識,渴望社會的重新分配,而這一重新分配不僅體現在可見的利益上,更是信息的流通與思想價值的辯論。
現場照片
![]() |
二○一四年三月十九日首度出現嚴密的警力排班守備在立法院大門,參與立法院抗爭行動的民眾形成被分隔成場內與場外,場外對場內的支援不易。攝影/徐語晨
|
![]() |
二○一四三月二十一日,立法院側門被抗議學生用黑色噴漆噴上「當獨裁成為事實,革命就是義務」群眾鼓掌叫好,現場也沒有警察上前阻止。攝影/徐語晨
|
![]() |
學運主要的四大訴求,不但學運領袖不斷對政府強烈表達,在立法院外的學生及民眾也製作了許多簡易看板,像這樣的看板在立法院周邊的抗爭現場隨處可見,讓大家更清楚這場運動的訴求。攝影/徐語晨
|
![]() |
二○一四年四月十日,學運領袖宣布退場,在兩位學運主要領導人林飛帆以及陳為廷公開發表完退場演說時,他們強調「我們今天退場不是一個結束,太陽花種子將散播到各個角落,遍地開花。」在場聆聽的靜坐民眾原來面色凝重,聽到這也露出微笑,採訪時她表示:「我覺得看見了台灣未來的希望。」攝影/徐語晨
|
![]() |
政府在各中央機關周邊架設拒馬並派警力輪班 在据馬後列隊戒備 而學生體恤警查之辛勞 在拒馬上綁上了許多給警察們的打氣紙條,冰冷強硬的拒馬與學生溫情的紙條形成強烈的對比。攝影/高子欽 |
![]() |
參加學運的學生們為了紀念民主烈士鄭南榕為台灣的言論自由付出,在青島東路靜坐區擺上鄭南榕的畫像,並點上蠟燭,供學生們弔念,有先人的奉獻,才成就今天台灣的民主。攝影/徐語晨
|
![]() |
有民眾不捨參加學運的學生遭日曬雨淋,主動捐贈出多用途的貨櫃,擺放在青島東路、中山南路交叉口。貨櫃屋運達時現場歡聲雷動,義工們慶幸物資終於有不畏風雨又安全的地方擺放,立法院外靜坐的民眾也感受到支持的力量與無限溫情。 |
現場採訪記錄
Q1:請問對於這次學運領袖林飛帆和陳為廷的做法你有甚麼看法?
|
![]()
受訪者1號(已退休的家庭主婦 60歲):
事實上如他們所說的這個事情發生得很偶然,因為他們當時也沒有想到說會這樣發展下來,而且剛剛他們兩個人再退場演講中也說得很清楚,還有與其你說這次的學運你不如說這次的公民運動
受訪者2號(退休公務人員 65歲):
我覺得他們很有領導力、他們很理智,帶這些不同團體的人,我覺得大家的安全和訴求都已經達到了,所以我覺得這是很理想的
基本上它是一個學運,我是認同說他一定要有一個決策的小組,但是如果說以最後的結果來看的話,出現了一些溝通上的問題,所以如果他們還有機會重來一次的話,我覺得他們是可以把最後的決策過程讓在裡面和外面的人同時溝通,因為他們是決策完就宣布,那也許這個過程可能會造成他們的內部紛爭,如果說用他們這次的領導方式,我覺得每一步其實都經過蠻嚴謹的一個策畫,我覺得沒有問題,就是說他們每一步都走得蠻正確的,也得到大多數人民的認同所以我覺得決策過程沒有問題但最後的溝通過程我覺得還可以再改善。如果說他在最後在那個決策說他要退出來的那個過程當中有充分跟裡面還有外面大家參與的學生一起討論的話我覺得那個部分會更好。因為他只有宣布的過程,當然就造成很多的誤解,我覺得在最後面有一點點小小的瑕疵。但是他們後來做一些動作像是大腸花讓大家暢所欲言,但是這個部份其實也只是讓大家發洩情緒我覺得對真正的過程其實沒有實質的幫助,但是我覺得整個過程整個組織運作或是反應速度上我覺得都做得蠻好的。
我在五十幾年前東京大學辦過學運的,我非常佩服現在的運動。
|
Q2:請問你對於服貿整個事件的看法為何?
|
事實上對於服貿協議的事情,我在去年7/8就在我自己的facebook登出自己的想法來了,然後也希望大家去注意,我在噗浪也有。之後我在7/29又登了一次,我很憂心,但是我很人微言輕所以並沒有辦法說引起很多人的討論,但是我就是到任何地方都會去講。到最後的時候我看到了這個學生出來,我真的才看到了台灣的希望。
(一些專業學者做的研究和調查,但我想這些已經夠我們看到這個服貿多麼可怕,中國幾乎能完全取代台灣服務業就業勞工,台灣門戶洞開,這樣跟與中國統一有什麼兩樣?而這些竟然在簽訂了才讓人民知道,報告才出來,整個程序黑箱作業,我覺得政府好可怕。政府只說GDP成長,真相卻是台灣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富則愈富,窮則愈窮。鄭秀玲老師說,可比照美韓談判經驗與中國重啟談判,並非向政府說的沒有轉圜空間。明天要上班,明天7/29立法院即將審定這個協議,希望明天的立法院活動能聚集更多關心的人民。就算先不論服貿內容,若明天台灣是一個民主國家,這樣草率未經合法程序的協議怎麼樣都不該通過的。台大經濟系教授曾說要與你辯論,馬英九總統,你在怕什麼?
受訪者2號(退休公務人員 65歲):
事實上,我對服貿並不是徹底的了解,但是我從9%的馬英九口中聽到他認為好的,我心中就抱持著懷疑,更何況大陸那邊他也極力地贊成馬英九的說法,哪裡有說我們的對手一直贊成的還說讓利給我們,所以我對他先起了個問號,然後他用這種黑箱作業的方式來迅速的過服貿,那這是我不能接受的。
基本上對於內容我覺得其實是有很多問題,就是說他做了很多讓利的動作,其實就是讓那些所謂的大財團跟那些很有錢的人,他已經佔到這些很有利的地方,他開放的東西基本上就是針對那些比較有辦法去掌握那些利益的人,他可以取得很好的利益,去作收割。所以說他之前做了所謂的公聽會或是去跟產業界的人溝通其實只有做到那個部分,就是既得利益者他可以收割,但是有一些受害者他就沒有去充分溝通,那他只說他會去編列預算,事實上一樣是人民的錢那你獲得的這些錢能不能去彌補你所失去的那些錢,這些部分我覺得是帶有疑問的,所以針對這次的服貿我覺得是有很大的問題,我本身是不贊成的。我覺得我們並不需要依賴中國市場,我覺得我們有更多的市場可以去做,而且我們長期以來被國民黨所謂的那些兩面手法跟宣傳手法所騙,他說服貿沒過貨流不能過,實際上我們看到很多都不是,貨貿跟服貿本來就是脫勾的,那我們為什麼一定要服貿?這背後是不是有很多的陰謀這我不知道,那一定要服貿才能跟其他國家簽嗎?這我也不覺得。比如說AIT他們已經表明你簽TPP跟服貿有沒有過根本沒關係,跟ECFA也沒有關係,所以我認為這根本是一個騙局。
受訪者4號(在台任教的日本教授 77歲)
內容、黑箱的問題,法律協定。台灣是非常好的國家,應該年輕人獨立自主非常繁榮的國家,但馬英九先生最近的方向,我們外國人來看覺得非常奇怪,越來越靠近中國大陸,我感覺非常危險,假如中國是非常民主的國家的話,統一不統一完全給台灣人民來決定就好了啊。但是中國現在是非常危險的國家,非常野蠻沒有民主的,如果我們這麼親近這個的國家我感覺對台灣的未來來看,沒有好處,服貿協定也是很多有危險的協定我的看法是這樣的,所以學生反對非常能夠理解,我是支持民主的老人。
|
Q3:請問你對於從占領議院到退出議場的看法為何?
|
事實上就是一個逗點,因為路很長,就像是他們反服貿其實也不是從3/18開始,他們7/31也曾經攻過立院,所以事實上他們會有這個運動,他們也是長期的在關心這個社會,事實上台灣民主的路是很長的,而且是大家很多人一步一步地走。
受訪者3號(3C服務業者 41歲):
其實我每天都有在關注,我覺得他們這次攻進去,並不是一個突發的事件,他們已經溝通過非常多次,甚至是想要進攻立法院也不是第一次了,所以我覺得這次是一個策劃比較成功的一個活動。老實說我覺得馬英九在上任後發生很多讓人民很憤怒的事情,我覺得這是一個引爆點,你看這次有那麼多人民站出來,包含330那天我們家也是幾乎整個家族,大部分的親戚都走上街頭,我們連小孩都戴上,我們看到說其實大部人都對整個政府是非常不滿的,包含整個決策過程都是非常不透明,他不在乎人民說什麼,所以我覺得學生是很有勇氣去代表人民去做這件事情,那我覺得包含他們整個行動,整個反應的過程我覺得都比我們現在政府的效率和所有的能力都好太多了,所以這是我對整個學運個過程當中是非常肯定的,那接下來就是說這股民氣能用多久,我覺得這次主要是讓大家覺醒說我們不要再被那些媒體操控,不要再被一個新聞蓋過一個新聞的手法操控,因為國民黨最善用的就是用更大的新聞去蓋掉現在的新聞,那我覺得現在大家就是不會只坐在家裡看電視,我都看facebook不會看新聞,或是走進活動現場自己看,我覺得現在大家會比較有意識地走出來去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而我們就是自己來看自己來參與自己來支持,我覺得這是比較有價值的部分就是大部分的學生對於政治的參與跟關心。
|
Q4:請問你是反服貿本身還是反黑箱呢?
|
我是反現在簽出來的服貿內容因為它是非常有問題的,服貿本身只是一個自由貿易的過程,如果要深談的話就是個世界性的問題,當然世界性的問題的時候,你就會有社會主義,會有左翼右翼的經濟問題,所以這個是很深的,所以說現在各國在簽的是很正常的貿易協議,可是問題是我們現在是跟中國簽,而且現在這個內容是會把我們的台灣給併吞掉的,所以我們的台灣會不見的。
受訪者2號(退休公務人員 65歲):
說實話其實我對服貿並不是那麼的了解而且我主要是反黑箱。
受訪者3號(3C服務業者 41歲):
我認為目前服貿本身的問題有很多爭議也很多,就如同我剛說的我本身認為服貿基本上是一場騙局,同時我也反對黑箱作業。
受訪者4號(在台任教的日本教授 77歲);
反對目前服貿的內容、黑箱的問題,以及法律協定。
|
服貿利弊爭點
|
支持服貿觀點
|
反對服貿觀點
|
黑箱簽訂合約
|
1.
依WTO的習慣來說並不會事先公布
2.
有些私密資料不應公開
|
1.
簽約過程不公開,黑箱化
2.
各界不完全知道已經簽約
|
通過vs否決vs退回
|
1.
WTO的規矩來說只有<通過>跟否決>兩個選項
2.
服貿是在ECFA架構下的,理應直接通過
3.
此時退回已簽好的服貿將會影響我們的國際信用
|
1.
退回服貿
2.
重新協商
3.
重啟談判
|
開放項目不對等
|
1.
有些ECAF早已開放
2.
雙方開放依據產業分類大項
3.
大陸開放給我方已超過他對其他國家所開放的
|
1.雙方開放項目不對等
2.台灣開放項目對我方較不利
3.台灣同意中國可以靠合資來台
開設公司,但我們不可以過去
|
開放影響深遠
|
1.
政府事先經過評估
2.
許多項目都已開放多年
|
1.
開放項目影響中小企業生存空間
2.
開放項目影響國家安全之疑慮
|
大陸勞工問題
|
1.
無開放大陸勞工
2.
僅開放負責人與具專長之人士
|
1.大陸勞工來台,搶了台灣人飯碗
|
如出問題,可否停止或修改服貿
|
1.
假如中國在開放項目中過多企業來台開設店面,可以經由討論設一個一定的數量
2.
每年會討論開放過多或過少,且經雙方討論,這都是可修改的
|
1.
雖設有修改條例,但是只要中國不同意,我們其實也沒其他補救方法
2.
何必等出問題再來補救,而不事先好好審查
|
中小企業是否會因此被打垮
|
1.
大陸的企業來台,假如他們來了5間,表示他們那邊少了5間,而我們也就多了5間店的工作機會
|
1.
台灣來了大陸的大型連鎖企
業,並不代表說我們真的多了
工作機會,而是我們的中小企
被他們打趴,而那些員工去了
中資大企業,所以實際上反而
多了那些中小企業的失業老闆
|
會議記錄
第一次會議記錄 2014年5月30日
主題討論:
1.
各自找出學運時間軸中的5w1h( who,
why, where, when, what, how ),充分了解來龍去脈,以便下次開會時討論學運期間每日重大決策及進展。
2.
分別提出並討論希望報導呈現的形式與內容。
3.
將每個人自己拍攝的學運期間圖片上傳並加上圖說(人事時地物)。
4.
設定標題:一人提出一個,再來討論與表決,少數服從多數意見。
5.
預計以上各點各自須完成時間為2014年6月6日以前上傳至討論社團。
結論:
1.
需要一張具結構性的圖表,關於這次學運各個關節點的時間表。
2.
將照片及圖說上傳。
3.
標題設定為:太陽花盛開還是凋零,學運成功與否。
4.
下次開會時間為2014年6月7日
報導方向:
做成一個回顧,從學運整個過程看台灣民主,回顧馬英九自上任以來對大陸的事宜,再依後續判斷學運所提出訴求是否得到政府認同,政署是否有聽見人民的聲音,來看學運成功與否。
工作分配:
1.
標題:王秉瑋
2.
報導的呈現:王秉瑋
3.
時間表:楊鑫
4.
採訪:吳虹廷+徐語晨
5.
採訪整理:楊鑫
6.
照片提供:徐語晨+吳虹廷+高子欽
7.
圖說:徐語晨
8.
會議記錄與整理:楊鑫
第二次會議紀錄 2014年6月7日
主題討論:
1.
學運每日重要關節點討論:
318學生佔領立院
319警方立院攻堅
320馬總統向學生下最後通牒,要求將立院還給立委
321學生堅持不當暴民,要求馬總統正面回應
322江揆拒退服貿→學運領袖:抗爭到底
323不滿馬總統說法跳針→學生提出四大訴求→晚間學生攻破政院
324警6波攻堅
325學生譴責國家暴力,馬總統:願意不設前提下與學生對話
326政院澄清24日為非暴力驅離
327學生擴大抗爭,號召全民30日上凱道
328共11位校長建言:成立溝通平台
329太陽花學運廣告登上紐約時報,馬總統回應學運4訴求,反問「服貿哪裡賣台?請告訴我」
330白衫軍靜坐呼籲學生快回家,10萬黑潮湧入凱道
331政院改開經貿國是會議,挺服貿團體號召2千人攻佔議場
401馬總統:服貿有6煞車機制 像結婚也可離婚
402藍營再審服貿,馬總統:服貿利大於弊
403通過政院版條例監督草案
404驅離傳言四起
405學生一連3場人民議會審監督條例
406王金平進議場承諾先立法再協商
407學生宣布10日退場:轉守為攻,出關播種
408自由台灣陣線成立,死守立院正門
409學運領袖:退場只是逗號不是句號
410太陽花最後一夜
2.
討論服貿利與弊
3.
討論330凱道採訪內容
4.
全體初稿討論及修改
5.
預計以上各點各自須完成時間為2014年6月13日以前上傳至討論社團。
結論:
1.
將各時間骨架嵌入報導內容
2.
繪製服貿利與弊表格
3.
採訪內容濃縮及整理匯成圖表
4.
下次開會時間為2014年6月14日
報導方向:
加入重要時間軸,彙整各方專業人士報導及評論,加入受訪者內容。
工作分配:
1.
報導修改:王秉瑋
2.
服貿利與弊表格:游偉志
3.
採訪內容圖表:吳虹廷
4.
審稿及修改:全體成員
5.
會議記錄與整理:楊鑫
第三次會議紀錄 2014年6月14日
主題討論:
1.
提議標題是否需要重設
2.
看完目前初稿後提出修改
3.
台灣318學運反觀香港議題
4.
討論媒體識讀五大要點
5.
全體討論新聞稿及修改
6.
預計以上各點各自須完成時間為2014年6月17日以前上傳至討論社團。
結論:
1.
標題由「太陽花盛開還是凋零,學運成功與否」更改為「服貿利大於弊? 人民為何而爭」
2.
報導嵌入香港議題
3.
媒體識讀五大要點的討論
4.
微修正報導內容
5.
下次開會時間為2014年6月18日
報導方向:
加入香港議題,僅微微提到不深談不離題
工作分配:
1.
標題更改:徐語晨
2.
香港議題:高子欽
3.
媒體識讀五大要點:全體討論
4.
媒體識讀五大要點最終整理:王秉瑋
5.
審稿及修改:全體成員
6.
會議記錄與整理:楊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