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關播種 遍地開花
後學運時代 下一步在哪??
【2014/06/18 記者:賴禹安、董寧、郭沛昀、薛羽彤、林容榆、蘇士傑
台北報導】
服貿協議與太陽花學運簡介
![]() |
↑2014/03/19 立法院青島東路側門 (蘇士傑/攝) 3月18號學生衝進議場後,立院外頭便聚集了許多學生到場聲援 |
為推動兩岸經貿正常化,99年6月ECFA只開放11項服務業項目,而在服貿協議陸方承諾開放80項(非金融65項以及金融15項)我方則開放64項(非金融55項以及金融9項)。其內容所爭取的8種產業分別為電子商務、資訊服務、線上遊戲、展覽服務、文創產業、旅行社及旅遊服務、海運服務和金融服務。
2014年3月18日由一些關注社會議題的大學生和公民團體發起了佔領立法院的社會運動。此次事件的原由是前一天17日內政委員會中,國民黨立委張慶忠以30秒草率宣布完成《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委員會審查,引發社會大眾的不滿。
太陽花學運學運從2014年3月18日至2014年4月10日共經歷23天。
學運落幕後,警方對於參加活動的學生幹部們進行約談,學運領袖林飛帆、陳為廷、魏揚等人由於不信任警方,4月21日決定不接受傳訊,與義務律師團直接主動到地檢署做說明,並表示主動到北檢說明是公開宣示坦蕩面對的態度與勇敢承擔的決心。魏揚:「面對國家機器對憲政秩序的踐踏,為了更高位階的核心價值,我們依循公民不服從的法理,採取挽救已陷險境的憲政民主,我們勇於承擔可能的法律風險,絕不逃避任何的歷史,政治,社會與法律責任。」黃郁芬:「我們呼籲檢察官切勿隨之起舞,更不要肆意牽連無辜,放任警方肆無忌憚地濫行約談,恫嚇和平參與抗議活動的學生。」
學運期間各大新聞媒體皆不斷地播報相關資訊及重要時刻,但根據我們隨機調查顯示,在160位受訪者當中,只有三成的人現在仍會持續且主動的關心學運的後續發展。而事後的相關議題,包括「島國前進」推動的「修公投法」的公投聯署等等活動,沒有關注這些活動的受訪者高達80%,可大概推測一般民眾對於太陽花學運與相關事件的後續並無多大的關心。但事實上,太陽花學運及其相關議題都需要人民與媒體繼續關注,讓更多人了解、關心台灣。
天色漸漸亮 島嶼天光 照亮台灣每一個人
「每個政黨、每個立場都是一種顏色。把各顏料混在一起,是黑色;各色的光照在一起,則是白色。你們要成為染黑台灣的顏料,還是照亮台灣的光?」青島東路在學運期間,充滿著不同的標語,充滿著各式各樣的人民,一切皆是為了民主而共同堅持。「事前沒有溝通、沒有參與,你事後又不能改,台灣還是民主國家嗎?」這是大家最不滿政府的地方,大部份的學生於現今的政府和媒體有著強烈的不信任感。在民主社會的代議制度,信任就是最重要的一環。人民相信選出來的人所組成的政府會做出對人民、社會有益的決定。
佔領立法院的學生退場後,台灣的政治、歷史、人民都轉入了另一個層面。人民對於台灣有了新的體悟,透過網路與媒體,不再被侷限在過去的方框裡,出現在各大學的民主講堂、網路上發表意見與即時資訊的社群網站、新興的媒體論壇,這些都引領台灣前進,但更需要的是人民的自覺和愛台灣的一顆心。
6/21 馬政府在未經國會監督下與中國簽訂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
-----2014年-----
3/17 國民黨立委張慶忠,以30秒強行完成委員會審查
會議記錄
2014年3月18日由一些關注社會議題的大學生和公民團體發起了佔領立法院的社會運動。此次事件的原由是前一天17日內政委員會中,國民黨立委張慶忠以30秒草率宣布完成《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委員會審查,引發社會大眾的不滿。
太陽花學運是台灣歷史上,頭一遭國會議場遭到學生的佔領。除了主流媒體的報導外,抗議學生與場外的支持者們也透過Facebook及Youtube等社群網站傳播即時消息,在網路上發動串連。其訴求主要為四大項:第一退回服貿協議;第二兩岸協議監督法制化;第三先立法,再審查服貿協議;第四召開公民憲政會議。
遍地開滿了花 遍地的芬芳
![]() |
↑2014/03/30 凱達格蘭大道 (蘇士傑/攝) 面對馬政府的回應,民眾忍無可忍,330反 服貿遊行,主辦單位表示有50萬人上街抗議 |
在宣布退出議場、出關播種以後,各種的後續活動依然不斷在台灣的各個角落進行。
包括由民主黑潮學生聯盟於4/9發起「散步中天,路過正元」的活動。主要是對於學運期間,旺旺中時媒體集團特定立場的偏頗報導,還有中天電視節目新聞龍捲風來賓與主持人嘲弄參與學運的女性;以及國民黨籍立委蔡正元,多次的發言均是在為馬政府護航,沒有盡到民意代表為民喉舌的義務。對於以上的不滿,希望透過「路過」的活動來表達抗議。後來的「割闌尾計劃」,則是號召民眾連署罷免立法委員,網友罷免意願最高的分別是蔡正元、林鴻池、吳育昇,連署活動至今仍持續進行中。
包括由民主黑潮學生聯盟於4/9發起「散步中天,路過正元」的活動。主要是對於學運期間,旺旺中時媒體集團特定立場的偏頗報導,還有中天電視節目新聞龍捲風來賓與主持人嘲弄參與學運的女性;以及國民黨籍立委蔡正元,多次的發言均是在為馬政府護航,沒有盡到民意代表為民喉舌的義務。對於以上的不滿,希望透過「路過」的活動來表達抗議。後來的「割闌尾計劃」,則是號召民眾連署罷免立法委員,網友罷免意願最高的分別是蔡正元、林鴻池、吳育昇,連署活動至今仍持續進行中。
民主講堂則深入校園,在台大、政大、師大、輔大......等等多所大學舉辦數次演講。讓民主能深耕在每位青年學子的心中,培養公民參與的精神。另外黑色島國青年陣線,也在出關後展開「黑島青草根培力,工作坊遍地開花」,於台北、高雄及新竹舉辦「走出自由島:服貿與它的自由貿易夥伴」系列工作坊。不僅談論服貿協議,同時還探討了「自由經濟示範區」、「TPP(泛太平洋夥伴關係)」與「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瞭解臺灣經貿政策為何發展到今日似乎除了全面經貿開放之外別無選擇?幾年來的自由貿易過程,對臺灣的產業結構與生態造成了多大的衝擊?對產業勞工、農民與青年勞動者來說,帶來什麼樣的困境?
5/18林飛帆、陳為廷、黃國昌等人組成社會運動團體「島國前進」(Taiwan March),聚焦「自經區議題」,並展開「修正公投法」的公投連署行動,與各團體分進合擊,共同為台灣的民主努力。實踐著「出關播種,遍地開花」的理念,這些人相信樸實但充滿生機的行動者與組織,將會是這場社會運動留在台灣土壤上最為豐饒的果實。
面對國家暴力、司法追殺 他們無畏無懼
![]() |
↑2014/03/30 反服貿遊行主舞台右側 (蘇士傑/攝) 律師們手持太陽花上台演說,表達對學運的支持 |
顧立雄也為抗議民眾提供法律協助及義務辯護,讓許多學生及民眾在面對司法時,能有個後盾。律師團表示,只要參與者是合理的學運行動與意見表達,而非惡性的暴力犯罪,若未來學生因學運事件遭到檢警調查,可尋求專業律師義務協助處理相關事件,律師團都將協助辯護,支持到底。
議題熱度消失,仍然需要大家的關心
![]() |
↑(董寧、賴禹安/圖) |
![]() |
↑(董寧、賴禹安/圖) |
![]() |
↑(董寧、賴禹安/圖) |
天色漸漸亮 島嶼天光 照亮台灣每一個人
![]() |
↑2014/03/23 立法院周遭 (蘇士傑/攝) 學生在立法院周遭貼滿標語,和平表達訴求 |
佔領立法院的學生退場後,台灣的政治、歷史、人民都轉入了另一個層面。人民對於台灣有了新的體悟,透過網路與媒體,不再被侷限在過去的方框裡,出現在各大學的民主講堂、網路上發表意見與即時資訊的社群網站、新興的媒體論壇,這些都引領台灣前進,但更需要的是人民的自覺和愛台灣的一顆心。
太陽花學運重要事件時間軸:
-----2013年-----6/21 馬政府在未經國會監督下與中國簽訂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
-----2014年-----
3/17 國民黨立委張慶忠,以30秒強行完成委員會審查
3/18 學生不滿,發起佔領立法院行動,太陽花學運開始
3/23 學運開始第五日,部份學生耐不住時間拖長,加上當日馬總統回復說詞跳針,晚間學生
轉而攻破行政院
3/24 凌晨警方6波強勢攻堅,造成多名學生流血受傷
3/30 反服貿遊行,50萬人上凱道表達訴求
4/6 立法院長王金平進議場,承諾學生在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草案完成立法之前,不召集服貿
協議相關黨團協商會議
4/7 學運決策小組宣布3日後退出議場
4/9 民主黑潮學生聯盟發起「散步中天,路過正元」活動
4/10 轉守為攻,出關播種,占領立法院行動結束
4/11 不滿警方上午強勢驅離長期駐守在立院廣場的公投盟,晚間千人包圍中正一分局,中正
一分局局長方仰寧口頭請辭
4/11 不滿警方上午強勢驅離長期駐守在立院廣場的公投盟,晚間千人包圍中正一分局,中正
一分局局長方仰寧口頭請辭
4/21 遭到警方傳訊,林飛帆、陳為廷、魏揚等人在義務律師團的陪同下,跳過警方,主動赴
台北地檢署向檢察官說明
台北地檢署向檢察官說明
5/2 割闌尾計畫網路串連
5/18 林飛帆、陳為廷、黃國昌等人組成社會運動團體「島國前進」,聚焦「自經區議題」,
並展開「修正公投法」的公投連署行動
6/13 立法院決定召開為期三周的臨時會,並將自經區條例、兩岸協議監督條例、服貿條例排
入議程
6/21 由民主黑潮學生聯盟、黑色島國青年陣線、民主鬥陣共同舉辦「服貿周年忌晚會」,
「忌」念去年的今天馬政府背著人民簽訂服貿協議
未完待續...
6/13 立法院決定召開為期三周的臨時會,並將自經區條例、兩岸協議監督條例、服貿條例排
入議程
6/21 由民主黑潮學生聯盟、黑色島國青年陣線、民主鬥陣共同舉辦「服貿周年忌晚會」,
「忌」念去年的今天馬政府背著人民簽訂服貿協議
未完待續...
會議記錄
第一次會議記錄 2014.6.13
地點:文化大學圖書館
會議主持人:賴禹安
文書負責人;薛羽彤
討論內容:分配工作,決定主題,還要做問卷調查對這次太陽花學運大約討論出幾個問題像是詢問大眾對於服貿議題持續關心的程度,與公投聯署。
並做出時間軸與圖說說明。主題為後續追蹤,追蹤學運後的情況
工作分配:
薛羽彤:退場情況
郭沛昀:事後司法行動
林容榆:學運與服貿相關資訊
蘇士傑:後續衍生團體及計畫
賴禹安、董寧:總結(含問卷結果)
討論出下週二為第二次會議,16號前要把所有資料彙整。
第二次會議記錄 2014.6.17
地點:台北市HEREMY’S CAFÉ
會議主持人:賴禹安
文書負責人:董寧
討論內容:總結大家寫的稿,互相討論修改,並在網路上開放問券調查。
小組全員互相討論、分析新聞價值。
工作分配:
薛羽彤:錄影及採訪
郭沛昀:WORD文字排版
林容榆:採訪
蘇士傑:把大家的口頭討論記下來
賴禹安、董寧:WORD最終版的編輯
【5Q】
1.是誰創造了這則新聞?
整個太陽花學運的學生們共同製造出了這則新聞,他們用學生的觀點來發現服貿和政府的黑箱
整個太陽花學運的學生們共同製造出了這則新聞,他們用學生的觀點來發現服貿和政府的黑箱
作業。他們沒有政制立場,用單純又純粹的眼光解釋一切並用力對抗。我們參考了許多文獻及
資料,經過多次討論,製造出這則報導。
2.什麼樣的創意使用在這則新聞上,吸引讀者注意力?
多運用社群的力量,此新聞喚起的不只是大學生的向心力。和各方社會團體的影響力,進而組
成不同於媒體純學生自治的報導、採訪。其與媒體不同報導角度、切入點,更能使民眾信任,
且更貼切民眾的訴求。
3.身為記者,與我不同對於這則新聞是否有不同見解?
是,各方所持的意見不相同,執政黨對於此新聞的見解,起初莫不關心,而在後段學運有表示
會重新審查。而大學生和社會團體方面,則持著如沒達成成果不會退場。而新聞媒體的角度則
是不斷的播報學生以及社會團體的瑣事,對於此學運的訴求和初衷並無多琢磨。
4.在這則新聞中,代表或是遺漏了何種生活形態?價值?觀點?
在位者忽視民意,民主的程序崩壞,人民對政府的不信任。政府在推動兩岸自由貿易的同時,
只顧國家發展跟財團利益,忽略了最基層民眾的聲音。
5.為什麼要寫這則新聞?
因為台灣是大家共同的家,政府的任何決策都應當讓人民知道並一起做決定,人民才是國家的
主,不應是高層官員簽訂就好。服貿牽涉到的範圍實在是太大、太廣了。由於現在網路發達,
大家想用最簡單的方式了解此學運,因此懶人包廣氾流傳,但往往只是片面說詞,內容淺顯不
夠完善,故寫此則新聞,希望大家能嚴肅看待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