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0日 星期五

新聞學期末作業(戴郁珊、林泰來、陳施璇、邱明君、蔡明倫)

太陽花學運側寫
在台灣這一次的「太陽花學運」中,除了學運的主旨以外,其實還有很多週邊的議題可以討論。因為這一次台灣的「太陽花學運」從一開始的學生運動演變成大部份台灣人都在關注的一個政治運動,發起的學生們從攻佔立法院前的無人關注,到成功佔領立法院之後的全國關注,甚至引起全球的注目。最大的功勞除了歸功於發起的學生以外,其實網友的力量也應該值得敬佩,先不說其中一些害群之馬的不當言論,其實大部份在關注「太陽花學運」的網友們都應該有為這一次的學運出過一分力。
        在佔領的前期,參與學運的同學們在網路上發起募捐物資的行動,再經由PTT的「鄉民」跟臉書的用戶轉發出去,從飲用水、雨衣、食物等等的小物品到發電機、流動廁所等等的大型物品都有辦法得到熱心的網友捐贈。這證明了網路在這個時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到了330日當天,網友都在臉書上號召台灣人上街為了自己跟自己的土地出一分力。
       330日黑潮佔凱道當天,上街的不只年輕的族群,也看到了很多一輩子都在為台灣打拼的老人家、也有很多爸爸媽媽帶著自己剛學會走路的小孩一起上街為自己出力。這不同學運的前期,有一些家長會擔心自己子女的安全,會叫自己的孩子盡量不要去現場。但到了後期,家長們也會一起加入靜坐,希望可以和自己的孩子一起打拼,而不是當自己的孩子在奮鬥的時候自己卻在家裡白擔心,因為「自己的國家要靠自己來救」。
    私立東海大學食品科學系大四學生潘承昕:「這一次特地和同學上來是不想台灣會因為執政者的獨裁而出現不明朗的未來,所以一早就從台中坐車上來台北聲援黑潮佔凱道,希望可以為自己的國家出一點力。而且其實很多人都從南部上來,我們從中部上來的其實不算什麼。」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大二學生黃柏崴說:「當我在新聞上看到了北部許多大學都挺身而出,到立法院力挺,我們身在中部偏僻的大學,也是台灣的一分子,這與我門的未來息息相關,一定要站出來。所以在3/20前晚在系上號召了一群同學準備北上,也在短短時間內,募集到校內許多同學的物資。3/20 到了立法院,一路上都是鼓勵聲音,知道我們來自雲林,大家都對我們喊加油,一群人到了現場(立法院們口前)靜座,在那裡,沒有媒體所謂的暴動,只有守秩序的同學,一一發下物資,物資不斷的發下,工作人員很怕每一個人口渴,肚子餓。其實靜坐不只是單單靜坐,還有安排公民講堂,請來了各界學者分析兩岸服務貿易協定的優勢利弊,也上了一堂跨校選修課,所以我覺得其實這一次北上不止是支持學運,也學到很多平常不知道的事情。」



黑潮330參與人數
  330大遊行從號召到當天的遊行都引起不小的關注,當天參與人數更是超越當年洪仲秋冤死案的白衣大遊行的25萬人,人潮甚至湧到中山南路,當天參與人數眾多但在學生及志工的導引下並無發生任何衝突或推擠,最後順利結束。
黑潮330參與人數
報社/新聞電台
參與人數
備註
自由
45萬人左右
網友發文:個集會參與人數在45萬人左右
嚴謹的計算方法獲絕大多數鄉民認同,認為這就是最精準而中肯的數字
TVBS
超過50
總指揮林飛帆宣布參加人數超過50
聯合報
50萬人
林飛帆宣布已有50萬人;警政署公布的參與人數則為116千人
蘋果日報
50萬人
50萬身穿黑衣、手持太陽花的學生與民眾
中國時報
突破50萬人
學運領袖林飛帆宣布人數突破50萬,雖與警方發布的11萬有落差

 雖然人數眾多但並無發生推擠的狀況  拍攝\戴郁珊

 人潮聚集至中山南路 拍攝\戴郁珊

學運不止是學生的抗爭,也是全台灣人的抗爭,全家動員守護台灣。        拍攝\林泰來


學運學生志工們的流程安排
  學生組織的志工們則自發地安排守夜,肩負起看顧各區入眠學生的安危,志工們彷彿哨兵一般,見有陌生人走近就格外注意,犧牲睡眠換來參與學運同學們一夜好眠,儲備持久戰的體力。
凌晨2時起,青島東路、濟南路段的演講、播放告一段落,學生們在地上鋪上軟墊,蓋上毛毯、錫箔克難地入眠,學生組織憂心入睡的同學們被打擾,在各主要靜坐區排班輪值,為避免車輛衝入,志工們在中山南路、林森南路與青島東路、濟南路4大路口,也排有志工,以便在有車輛衝入時向學生們預警。


出關後的活動
  出關後第一站選擇的地點為高雄,島國前進於525號在高雄鐵道文化園區舉行,許多高雄在地的公民團體亦有參與,其活動內容除了關於以公投修公投法外更提到自經特區(自由經濟特區)的影響及發展,其活動預定會巡迴全台,雖然下一站地點尚未確認,但預計是兩個禮拜去一個地方,活動開始之前林飛帆和陳為廷在帳篷前發表修公投法的重要性以及自經區會帶來的影響,並呼籲在場的群眾應起身參與公投的連署。
  林飛帆:「要求修公投是針對公投法中50%的人口參與投票才能通過以一條例,以現在台灣人口來算等於必須有900萬的人出來投票才會有效,若無出來投票就等於贊同此議題,此一條例是非常不合理的,我們希望能在地一階段的五到七場巡迴得到超過十萬份連署」
  陳為廷:「退場後馬政府及國民黨團依舊強推他們政院版的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甚至現在黃昭順立委又要再重演的半分鐘自經區的審查,以及這一兩周國民黨團又要強行讓服貿的過關,才會讓我們選擇在這個時間點舉辦活動,希望大家能持續關注。」
  

出關播種第一站在高雄晚會前的記者會  戴郁珊\

社群網站宣傳的成功
從太陽花學運的一開始到現在的出關播種,社群網站是功不可沒的,能夠在短時間號召大眾外,
在這個E時代,幾乎每個人都有臉書賬號。在這個廣大的社群交友網站,資訊的傳播與接收也比傳統的傳播媒介來得快。社群網站的宣傳在『太陽花』運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尤其以『台大新聞E論壇』最為顯著。此粉絲團的記者由各大專的傳播科系學生組成,粉絲團從剛開始的幾百個人,一夜間暴增到13萬人,大家大都可以不必靠傳統的傳播媒介去得知學運的消息。
學生當起了公民記者,在前線為大眾報導第一手消息。他們不分晝夜、輪流值班,藉由科技上的便利如成立line群組進行編輯審稿等作業和臨時租借的兩台4G行動地基台來發布第一手的消息。就因為這個優勢點,再加上現今社會人手一機,加快了消息的傳播。
再來,報章的報導多少都會有些隱瞞。但,E論壇的報導是最真實、最透明的,他們全程都有駐點記者拍攝照片,把受訪者的心聲和現場所發生的狀況完整的、真實的透露出來。記者的工作無疑是報導事實,他們的確實踐了這項工作,雖然有時候消息並非及時,但絕對是有憑有據的。這是他們成功的關鍵。

太陽花學運雖然已在10日晚間830分正式落幕,但民眾情緒高昂,陸續移往立法院正門廣場,參加「大腸花垃圾話論壇」,人潮遲遲不散。原來,20幾天來為維持運動形象而謹守秩序的學生,終於按捺不住,把握最後幾個夜晚,在濟南路開設「大腸花垃圾話論壇」,抒發個人情緒。
除了許多不滿馬政府的學生和民眾爭相上台開罵,還有許多不在現場的朋友,一邊收看網路轉播、一邊電話call-in到現場。
其實,這場「大腸花運動」,擺明就已明說是一場搞笑「垃圾話論壇」,把網路世代純發洩、不必說道理的「黑特(hate)文化」發揮得淋漓盡致。此外,也有說法認為,大腸花論壇藉由發洩紓壓的形式,將退場前學運溫和派與激進派的緊張對立氣氛施予了一定程度的紓解,這也間接造成了學運激進派繼續佔領議場的動力喪失,最後全體共識和平退出。也可視為是學運離場後「轉守為攻,出關播種」的一環。



會議記錄
第一次時間:612 晚上6:00
地點:校外的麥當勞
參與人數:5
討論結果:確定方向,及各自分享對學運的看法,並確定分工。



第二次時間:616 晚上6:00
地點:校外麥當勞
參與人數:5人
討論結果:統整、糾錯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