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運出關 四大訴求檢核與公民團體
(記者簡羽婕.王靖妘.陳孜青.鍾東穎.李靜.巫靜婷台北報導)
那一夜上百名學生衝進立法院,起因自17號內政委員開會時,國民黨立委張慶忠以30秒強行草率通過《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審查,對此感到不滿的學生等人決定在隔天(18號),在立法院外舉辦守護民主之夜的晚會,在激昂情緒及不滿達到沸騰後,決定突破警方封鎖衝入議會內。
面對政府不正面回應及拖延態度,在經歷了21天堅守立院的行動後,他們決定退出立院,出關播種,遍地開花,讓人民學會為自己的權利發聲。
學運四大訴求
距離人民結束佔領立院走出議場,已經過了將近三個月。在這段期間內,臺灣依舊不平靜,政府在各種議題上仍舊罔顧人民的意見,甚至一再地動用國家暴力來回應和平靜坐的抗議人民,而其中關於四大訴求的後續發展卻漸漸被許多人遺忘。
我們要求退回服貿,本會期應完成兩岸服貿協議監督的法治化,在法治化完成之前,立法院應退回兩岸服務貿易協定,不應成立。兩岸協議監督法治,條例內容涵蓋經貿,金融,交通,社會,衛生及司法。在2013年6月時,我國與中國大陸便簽訂了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協議簽署完成後,政府將文本送往立法院備查,經過朝野協商更改為備查案,開了數次會議,朝野仍無法達成共識,立委張慶忠以30秒草率通過,未符合程序正義的通過,不應成立。
我們要求本會期完成兩岸協議監督法治,在法治化完成之前,台灣政府不得與中國政府簽訂任何協定或協議。何謂兩岸協議監督法治化,目的是在於,國與國之間,貿易或交通的往來,勢必牽動著每個人,因此在互利雙方的條件下,必須有一個平等條例。學運的展開是因為不平等的遊戲規則,所以在學運領導者與其他立法院內學運成員的共識下,擬定出了訴求,而其中,聲援太陽花運動的律師-賴中強希望政府能夠重新與中國有平行討論的空間,不平等的條例有替代方案,逐條逐項審查,並且有公民團體的監督。將國會議院的事當作自己所關心的即為思想,更應該為我們的國家,實現更民主的精神。
當初我們呼籲朝野立委因應民間訴求,民間團體提出兩岸協定締結條例草案,呼籲朝野黨團及朝野立委提案聯署,並承諾在本會期完成立法三讀。但現在國民黨卻在民主黑潮學生聯盟、民主鬥陣與黑色島國青年陣線13日舉辦「黑色星期五,迎戰臨時會」的記者會之後通過了國民黨版本的議程,上述的三大爭議法案全都列入議程之中。不理會抗議團體斯所提出的:「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兩岸協議監督條例、服務貿易協議等三大爭議法案,不應該在短短幾周甚至幾天之內草率審議通過所以不應列入此次的臨時會議。」的言論,對於此舉黑色島國青年陣線聯盟表示遺憾,但並不感意外,也早已做好備戰的準備。更再次強調:『我們不能允許臺灣的未來是以這種「臨時」的草率方式所決定。如果政府打算「臨時硬幹」,人民也絕對「隨時迎戰」!』
召開公民憲政會議,要求朝野政黨應協商召開涵蓋社會各階層廣泛參與之公民憲政會議,因應當前憲政危機,討論有關憲政體制、選舉制度與政黨制度,以便修改憲法的訴求。太陽花學運後,公民意識開始蓬勃發展,反黑箱服貿民主陣線等15個團體於9日召開記者會共同提出《新憲運動宣言》,指出,318占領國會行動突顯出台灣憲政體制紊亂,因此,承續四大訴求之一的「召開公民憲政會議」,開始推動「大規模修憲及修法共識」。《新憲運動宣言》提到台灣目前的憲法體制不但行政權與立法權的關係不明,行政權本身的運作結果也渾沌不清,容易造成總統權力過大不受限制;而國會政黨不分區席次5%得票率門檻嚴重扼殺小黨生存空間,也應該有所調降。為回應此呼籲,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在最近召開的中常會前說,為了讓修憲能夠成功,暫時不要動到憲法的總綱,以免陷入國旗、國號、領土等爭議性的問題,所以只想聚焦在中央政府體制上的修改。前總統李登輝也說:『國家事情要有新的思考,建議兩岸問題應在「公民憲政會議」討論,尤其應納入年輕世代對國家未來的看法,「不是老人討論完就好」。』在言論自由的台灣,讓人民參與政治已經成發展的趨勢。
重新審視學運所提出的四大訴求與學運的後續發展,繼續關切,不讓政府再有黑箱作業的機會,捍衛人民的權利。四大訴求還未完全實現,後續發展也還正在進行,但這次學運已經成功讓台灣人民開始關心這一片土地,或許這就是為什麼大家會投入學運宗旨吧。
學運後續所產生的活動團體
4月10日學運退場後,公民團體紛紛成立,例如:島國前進、民主講堂等,將公民參與、民主法治的精神持續繼承發揚。政府方面,馬總統於5月20日在中國醫藥大學舉行就職六周年記者會宣布行政院將成立「青年顧問團」,鼓勵青年參與國是。
島國前進是由學運主要參與者組成的團體,發起人包括林飛帆、陳為廷、施懿倫、陳瑞光、林亮君、周馥儀、蔡培慧、黃國昌、陳惠敏。訴求為一、反對黑箱服貿,拒絕再次闖關。
二、嚴審自經區條例,刪除有害條文。三、協議監督法制化,堅持5大原則。四、召開「公民憲政會議」,拒絕「經貿國是會議」。五、推動連署「廢止鳥籠公投法50%投票率限制的公民投票提案」。目前為積極推動以上第五點,於高雄地區有多場掃街行動,最近一場為6月14日晚間七點到九點半於漢神巨蛋到瑞豐夜市的遊行活動。為補正公投法,積極與人民對話舉辦短講並發起聯署活動。
青年顧問團是由行政院希望可以激發年輕人與政府的廣泛對話,在部會政策形成過程中,發揮諮商、建言功能所成立。召募時間為6月7日至6月17日止,由網路上報名,公開徵選35歲以下具有參與熱忱且對公共政策有實踐理想的青年,預計6月底或7月初可召開第一次青年顧問團會議。
專題報導
國際組翻譯 特別專欄
太陽花學運,不只在台灣受到廣大回響,在國外受到關注,不論是美國的美聯社、彭博通訊社、日本讀賣新聞、英國廣播公司、路透社,法國的世界報...等外媒。在場內擔任英文翻譯人員台大學生-吳亦昌表示,在翻譯的過程不是完全的順利,因為議題具有時效性,且有很多專業術語是在學校裡從未學過的詞彙。因此每個人必須匯集力量以及所學知識,在短時間內翻譯完成,校稿再校稿,才發出新聞稿。在這之中,也學到不少學校學習領域以外的專業知識。
雖然遇到挫折,但是家中的支持給了我最大的動力,當時的他只認為,「對的事就該去做,並沒有想到佔領立院之後會有什麼後果。」,每個人貢獻小小的力量,聚沙成塔,大家總會聽到我們的心聲。最後,不管是服貿、學運牽扯到太多層面,而各方有自己的立場,我們都應該給予尊重與傾聽。
警眷 特別專欄
「社會運作有它一定的規範存在,不是你想做甚麼就做甚麼」,警眷感概的說著,而最痛是每當他在媒體上看見警民衝突時,那種失控的推擠、毆打,嘶吼「警察打人」,民眾則是拳打腳踢、用生命在反抗,而警眷認為警察應該與人民互相尊重,避免衝突和暴力。還有一些偏頗的媒體,報導方向挑撥社會對立,看圖說故事,根本惟恐天下不亂。學運後,更清楚一件事,上頭政府官僚做不好,痛苦總是基層承擔,我們應該是監督上級,不是對基層百般苛責。
----------------------------以上2740字----------------------------
圖片
圖為20140324立院外學生四大訴求的看板(巫靜婷/攝)
圖為20140604島國前進在FB粉絲頁宣傳的公民聯署活動(巫靜婷/攝)
學生退出立法院當天,大批民眾及媒體堵還在立法院門口觀察院內的動靜,警察也駐守在門口(鍾東穎/攝)
退出立法院當天下午,遊行民眾把訴求寫在布條上,在青島東路上遊行(鍾東穎/攝影)
退場當天晚上,在濟南路旁舉行的退場晚會,人民拿著發光的手機,象徵照亮台灣民主法治的黑暗期(鍾東穎/攝)
圖表
太陽花學運時間表
民間版V.S行政院版兩岸監督條例草案
民間版
|
行政院版
|
學生對政院版評論
|
||
審議方式
|
|
|||
除了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須全盤否決之外,可以逐條修正、附加條款或保留。
|
立法院對於兩岸協議,只能全案通過或全案否決,不能逐條修正、修改。
|
一字不能修改,等同不能落實監督。
|
||
審查或備查
|
||||
大小事區別,都由立法院決定。
|
大事情送立法院審議、小事情送立法院備查,兩者的區別是由行政院決定。
|
如何區分大小事,由行政院決定。
|
||
衝擊影響評估
|
||||
由簽訂機關向國會提出完整的報告,官方或民間評估報告都要做為審查依據。
|
只有國安會的國家安全審查。
|
評估層面不夠廣泛,又缺乏民間的評估,等同敷衍了事。
|
||
公民參與
|
||||
台灣與中國談判前、談判中,都要舉行公聽會。民間也可以提出對台灣衝擊影響評估報告。
|
談判大致完成後,才開公聽會。
|
談判木已成舟,才願意聽取民意,根本是枉費人民對政府的信任及期望。
|
||
國會監督
|
|
|||
在簽署服貿協議之前,行政部門必須提出締結計畫,國會都有監督權,並且可以重新談判及對此計畫可以修正、保留、加附款。
|
簽署之前,才向立法委員大會做正式報告,在此之前,只與少數人私下溝通。
|
事前、事中缺乏民主程序,國會也只能無可奈何的接受。
|
||
資訊公開
|
||||
締結計畫必須公開,簽屬協議前,草案內容也必須公開,並進行衝擊影響評估。
|
談判協商中,政府沒有資訊公開的義務。
|
沒有落實資訊公開原則,就是一種黑箱。
|
||
人權保障
|
||||
明確訂製人權保障機制,並可以終止條款、訴訟救濟的程序及落實保障。
|
未明確規定。
|
各國簽屬自由貿易協定時,都有警慎的評估對人民的衝擊,政院版缺乏人權視野。
|
||
政府義務
|
||||
對於受衝擊的產業,應該要有應對方案及補救措施,一併送交國會審查。政府的措施補救,應具有法律規範效益。
|
未明確規定,也沒有衝擊產業評估機制,也沒提出受到衝擊產業的因應措施或方案。
|
受到衝擊的產業,政府明顯保障不足,沒有盡到政府的義務。
|
||
公民投票
|
||||
明確訂定。如果有疑慮條款,得已進行公民投票。
|
無此項規定。沒有設定任何特殊程序。
|
違反涉及主權議題時,應遵守「國民主權」原則。
|
||
參考資料
學運四大訴求的參考資料
黑色島國青年陣線FB粉絲專頁
學運後續所產生的活動團體參考資料
圖表參考資料
媒體識讀
1. Who creative this message?(資料來源) 在學運期間,我們到現場參與;在學運後,我們訪問到參加學運的相關人士,國際組英文翻譯吳奕昌同學及在場外堅守的清大學生鍾沂倫、沈永賢等人),透過多方立場及意見來彙整最完整的新聞稿。
2. What creative techniques are used to
attract my attention?(在訊息上有甚麼創意技巧) 將重要文字用粗體字強調,在報告中也加入了兩方(政院及民間版)的比較、彩色的時間流程圖及現場拍攝的圖片及圖說,更特別的是有國際組英文翻譯及警眷專訪讓整個報更具有統整性。
3. How might different people understand this
message differently from me? (身為記者,立場和我不同時) 因為讀者的想法不一定和我們一樣,在採訪時尊重多方看法與意見;在寫新聞稿時,用最客觀的角度不加入自己看法,以求新聞的真實性。
4. What lifestyles,values and points of view are represented in,or omitted from,this message?(你自己的報導的新聞,有哪些生活型態、價值、觀點?而缺少了哪些訊息) 這次的重點在四大訴求以及學運後續所產生的活動團體,因為訪問者都是學生,立場也比較偏向學生及老百姓,而太陽花學運牽扯到太多層面,多方的政治立場、大小企業、330黑潮和白狼等立場沒有詳細的報導。
5. Why is this message being sent?(為什麼要成為新聞) 這次的太陽花學運是學生所發起的活動,已經是不分學校、族群及種族等,大家有共同的目標及想法要改變政府所做出的決定,而更在330大遊行時動更是近五十萬人參與此行動,更證明了台灣人關心此事,也讓人民對於自己的國家有危機意識。
新聞價值
Distance Scale
|
||
Time
|
-
|
學運含括的議題有很多,例如兩岸協議監督法治,是在2013年就有
的,因此在考慮時間距上面,卻是將過去發生的事,拿來重新探討或報導,但是因為包含的範圍太廣泛,因此示威活動較接近現在的時間點,但卻脫離不了與2013年的兩岸協議監督法治,因此,TIME在這報告上,就顯為不太重要。
|
Proximity
|
+
|
中國與台灣有地理上的鄰近性,許多產業有互相重疊(飲食,服飾,通訊-與在中國台商家眷聯繫),因此在簽署服務貿易條約,同時,也應當考慮我國受到衝擊的企業,不應該只是為了國與國間交好而忽略小企業面臨的挑戰。
|
Sociopsychological
|
+
|
學生策畫的學運,造成社會有褒貶不一的極端,有一群人認為學生應該是做好讀書的本分,不應該與政治沾上邊;另一群人認為,學生的運動展現在民主的國家勇敢對自己的權利發聲的精神,因此在媒體大幅報導底下,原本不太會在意國家事件的人,漸漸會去了解關於學運發生的原因,無論是懶人包,或是參考資料,這場學運的確促使更多人關心服貿這個議題。
|
Intensity Scale
|
||
Status quo
|
+
|
報導內容指出四大訴求目前爭取且運作的狀況,事件發展中,對台灣社會及兩岸交流之現況有重大影響。
|
Magnitude
|
+
|
四大訴求影響服貿的合法性,且為台灣民主法治向前跨出一大步,影響範圍除了台灣民主權益,還牽涉兩岸人民服務業的發展。
|
Novelty
|
+
|
馬政府因學運而正視青年學子的想法,讓青年學子有機會對政府施政前做出直接的建言。
|
會議記錄
新聞學期末報告小組會議紀錄(一)
一、日期:六月三日
二、時間:下午六點十九分
三、地點:劍潭星巴克
四、出席者:簡羽婕、鍾東穎、王靖妘、李靜、陳孜青、巫靜婷
五、缺席者:(無)
六、組長:簡羽婕
七、紀錄:陳孜青
八、會議內容:
1.報告事項:
三人去做採訪工作,分別是李靜、鍾東穎、王靖妘,採
訪對象是兩位台大學生在場內擔任國際組英文翻譯工作和
清大的學生在場外參與太陽花學運。
2.討論事項:分配期末報告之工作內容
主旨:2500字中分為5個小標題,其報導字數500
字,且一篇報導要有1~2張的照片。
說明:五個標題是贊成學運,反對學運、330遊
行、警眷訪問及後續專題報導。
3.其它事項:(無)
九、散會時間:晚上九點八分
新聞學期末報告小組會議紀錄(二)
一、日期:六月五日
二、時間:下午七點四十四分
三、地點:大雅館
四、出席者:簡羽婕、鍾東穎、王靖妘、李靜、陳孜青、巫靜婷
五、缺席著:(無)
六、組長:簡羽婕
七、紀錄:陳孜青
八、會議內容:正式確認工作分配
1.報告事項:採訪逐字稿以傳至臉書社團,請各組員確實
參閱採訪內容,以便新聞稿完整的呈現。
2.討論事項:工作分配表
主旨:討論多天,決定的工作性質內容
說明:簡羽婕-警眷寫稿/刪稿
鍾東穎-服貿學運利弊
王靖妘-採訪台大(翻譯)寫稿
李靜-採訪台大清大/清大寫稿
陳孜青-後續發展寫稿
巫靜婷-330寫稿/警眷自訪
3.其它事項:
1.組長提出,有些人工作比較多,可以的話,邀
請大家一同分擔。
2.要求台大及清大寫稿的人,要說好是要專題
或是一般的新聞稿,且標題要先制定出來。
3.利弊要寫成報導或是圖表皆可。
九、散會時間:晚上九點二十一分
新聞學期末報告小組會議紀錄(三)
一、日期:六月十日
二、時間:下午五點十分
三、地點:大孝509
四、出席者:簡羽婕、鍾東穎、王靖妘、李靜、陳孜青、巫靜婷
五、缺席者:(無)
六、組長:簡羽婕
七、紀錄:陳孜青
八、會議紀錄:修改前兩次的工作
1.報告事項:向老師詢問之後,發現跟自己所安排
內容有所出入,決定重新安排分配工作。
2.討論事項:重新分配工作之外,決定要加上表格、圖表
增加內容的豐富度及新聞的明確性。
主旨:經過討論之後,最終的工作分配表(已不更改)
說明:簡羽婕-學運四大訴求
王靖妘-學運四大訴求(由兩人自行分配)
鍾東穎-導言/結尾/彙整
巫靜婷-學運後續所產生的活動團體
李靜-專題報導(警眷/翻譯)/學運時間圖表製作
陳孜青-會議紀錄/服貿府方與民間版本圖表比較
3.其它事項:要求6/17完全繳交至社團
九、散場時間:晚上六點四十二分
組員名單
組長:簡羽婕A2268291
組員:王靖妘A2268623、陳孜青A2268640、鍾東穎A2268780、李靜A2268810、巫靜婷A2268801
工作分配
四大訴求內容:簡羽婕、王靖妘、鍾東穎
後續團體報導:巫靜婷
採訪人物:王靖妘、鍾東穎、李靜
專題報導:李靜
媒體識讀分析:李靜
新聞價值分析:王靖妘、巫靜婷
攝影:鍾東穎、巫靜婷
圖表製作:陳孜青、李靜
會議記錄:陳孜青、李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