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花學運引爆台灣社會意識矛盾?!
政府;反服貿群眾;反反服貿群眾思維、做法各異
記者:張元春、郭宜欣、陳恩君、陳冠淳、黃暐迪、王畯
──103年6月18日 台北報導
從3月18日開始;4月10日退場至今6月18日,整整三個月的時間,發生了數次重大衝突;學生代表發表了幾項訴求,要求政府做出正面回應,然而政府不但沒有積極宣布解決方法,回應的速度怠慢、態度強硬,回應的內容又只見安撫,並無實質效用。從政府與人民訴求間溝通的抬高立場,台灣民主的意見討論方式備受質疑。行政院長江宜樺在《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12 期,238頁說道:「如果一個體制宣稱自己是民主體制,但是它對成員的訴求沒有認真回應,那麼抗議是有正當性的,哪怕是暴力的抗議。那個抗議正當性的多寡,就跟系麻木不仁的程度成正比。」。凸顯出台灣社會內部許多議題需要再討論,被釐清,多元意見的包容與伸張方式;整場學運聲浪紛雜,各方立場,政府國民黨、在野民進黨、人民職業階層、勞工、學生……認知的差異之大,與長久被壓抑;刻意淹沒的社會意識的矛盾必須被重新被關注。
318太陽花學運開始於國民黨立委張慶忠,於2014年3月17日於立法院通過【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部分民進黨立委對此表示不滿並宣告占領主席台。3月18日由陳為廷、林飛帆等待領,反媒體巨獸聯盟、反黑箱服貿行動聯盟、黑色島國青年陣線以及臺灣守護民主平臺等數十個公民團體結合勞工、學生闖入立法院群賢樓,開始為期24日的反服貿黑箱學運。
學生強調不能不審查就通過服貿,應該要逐條審查,並要求總統馬英九親自到國會回應人民訴求。學生表示若服貿草率通過,那麼對台灣日後經濟自主勢必會有重大影響,且台灣的未來不能這樣被政府所操控。於是提出4項訴求:
1. 召開「公民憲政會議」
2. 在兩岸協議監督法制化前,退回兩岸服貿協議不審議。
3. 本會期完成兩岸協議監督法制化
4. 朝野立委響應民間訴求,本會期完成兩岸協定締結條例立法三讀。
3月22日行政院長江宜樺與教育部長蔣偉寧至國會議場外,與占領立法院反服貿青年對話,由於雙方沒有交集,無功而返。總統馬英九於3月23日親自召開中外記者會。內容先讚揚學生對於公共事務的關注,強調台灣民主法治得來不易,不要輕易毀棄;接著說明兩岸簽署服貿協議的必要性,並解釋學運的出現是群眾對服務貿易協定條文的誤解。
3月24日因前日馬英九記者會內容並未對學生訴求有直接的回應,處處迴避服貿協議須被退回實質審查,只是針對服貿協議可能產生的問題條列補救方式。部分抗議民眾認為,抗議行動太過溫和,才會導致得不到政府回應,因而轉往行政院,23日19時30分開始學運人士衝入行政院,在晚間警方多次勸阻無效並多次警告後,於24日0時8分開始由鎮暴警察強制驅離違法闖入行政院內及在行政院外聚集的學運人士,造成了對於民主自由不可抹滅的傷害。
從歷史角度來看,台灣爭取民主自由的路很艱辛,在眾多社運烈士的努力之下才有了今天的成就。然而政府對付不同意見表達方式的手段,竟如往日一般殘暴,為何政府能認為自己有立場將公權力拿來作為消滅異己的工具?而選擇使用癱瘓政府機構的激進方式,變成了學運激進派認可的抗議行動。即便可以解釋為情勢所逼,但對於表現方式,是否能更加審慎?中研院副研究員吳叡人:「自由主義的真諦,就是認同多元與差異。」台灣民主對於溝通行為的調和,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之後佔領行政院的學生則發表了3項訴求:
1. 包括馬英九和江宜樺要為破壞憲政負責而分別道歉與下臺
2. 抵制過大的行政權並且退回《兩岸服務貿易協議》
3. 在《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立法前不得與中國政府協商或者簽署協議
因從學運開始,學生認為訴求一直得不到回應,學生代表陳為廷宣布擴大抗爭,並於3月30日在凱達格蘭大道,召集支持反服貿群眾穿著黑色上衣,參與凱達格蘭大道前遊行。在反服貿學生召集遊行幾乎同時,出現了另一派"反反"服貿的白色正義聯盟,也召集支持反反服貿人士穿著白衫,於當日在北車為多元想法發聲。
馬英九於遊行前一日,3月29日召開記者會回應學生訴求:
一、支持兩岸協議監督法制化,且於本會期結束前完成,這個機制就是國民黨提出的四階段的監督。
二、監督法制化與審查服貿並行不悖,應該同時進行。服貿不應再走回頭路到委員會提專案報告及開公聽會。
三、公民憲政會議,廣徵各界意見看要怎麼處理,再跟大家報告。
四、服貿對台灣有益,且已經簽九個月了,無法撤回行政院,否則有害台灣的國際信用,更影響台灣加入TPP與RCEP。彭淮南等名人都支持服貿協議。我們已經弄了九百億的預算,針對不同情況被影響的廠商 ,給與協助。
二、監督法制化與審查服貿並行不悖,應該同時進行。服貿不應再走回頭路到委員會提專案報告及開公聽會。
三、公民憲政會議,廣徵各界意見看要怎麼處理,再跟大家報告。
四、服貿對台灣有益,且已經簽九個月了,無法撤回行政院,否則有害台灣的國際信用,更影響台灣加入TPP與RCEP。彭淮南等名人都支持服貿協議。我們已經弄了九百億的預算,針對不同情況被影響的廠商 ,給與協助。
馬英九說:「政府一方面依法處理所有的違法行為,另一方面對於學生的訴求,卻非常尊重。能夠接受的,都儘量接受。」又說:「我從過去的一週多以來,我已經7次表示我願意,在沒有任前提下,與學生展開對話,並且全程公開。」馬英九認為自己已經做到對話的義務。
而學生卻提出強烈的質疑,認為馬英九曲解他們的訴求,且記者會內容還是以政府高姿態在安撫人民情緒,且惡意佯裝已做出正面回覆:
「國民黨的四階段監督機制的內容僅讓行政部門負擔說明、報告的義務,國會完全沒有主動參與協商、討論的權力,也沒有讓國會在行政部門違法不報告時享有制衡的手段。行政機關與立法機關的互動關係在欠缺制衡設計規範的情況下,只會再一次淪為政黨挾持的利器,不可能具有民主監督、審議的功能。」──學運學生如此質疑。
對於認知迥異的社會狀態,我們小組於330大遊行當天來到凱達格蘭大道,隨機訪問參與遊行的民眾,想深入了解黑衫軍(反服貿群眾)、白衫軍(反反服貿群眾)對於整個太陽花學運的看法。這邊特別對於認知間的衝突做報導。
根據我們現場採訪得到的資料如下:
白衫軍支持服貿原因及對學運看法
支持服貿原因
|
對學運看法
|
認為兩岸互相貿易利大於弊
|
對學生無上限要求不滿
|
政府已釋出善意談判
|
還人民國會
|
未來工作機會將增加
|
闖立法院與行政院不具正當性且違法
|
刺激我國競爭力
|
無須逐條審查
|
能有更完善且精緻產品及企業
|
學生無民意基礎
|
提早面對挑戰更能提升經濟
|
盼學生回學校上課
|
未來市場更大
|
覺得其背後有政黨操作
|
黑衫軍反對服貿原因
1.
黑箱作業
2.
未達成程序正義,而其後的條約根本不可信。
3.
建立兩岸監督機制條例
4.
政府應正視且正面回應學生訴求
5.
認為條約內容不公平
(以上報導--2505字)
照片圖說:
▲拒馬上張貼著學生的自製 海報,表示對政府暴力與黑箱服貿的不滿。(陳恩君/攝)
▲學生製作牌子,對來參與學運的每一個人表示尊敬與感謝。(陳恩君/攝)
▲立法院內聚集著各地來的學生,用各種方式為學運出一分力。(陳恩君/攝)
▲退場時大家拿出手機開起閃光燈,齊唱「島嶼天光」。(陳恩君/攝)
▲學運民眾用自製的布條掛在拒馬上,希望能讓更多人看到他們的訴求。
(陳恩君/攝)
▲立法院內學生開會討論,決定在牆上噴「當獨裁成為事實,革命就是義務」等字樣做為歷史紀錄。
(王畯/攝)
補充表格、時間軸:
公民媒體的出現,對於傳播型態的衝擊,確實影響了人民獲得資訊的方式。個媒體的立場、呈現方式也會使人民產生不一樣的認知:
公民媒體
|
台大新聞E論壇 |
沃草
國會無雙 |
零時政府(g0v)
|
|||||||||
發言人
|
李映昕
|
林祖儀
|
趙偉伶
|
|||||||||
運作模式
|
從單堂作業小組到跨校新聞團隊
|
從「鄉民」到公民
與社企
|
自由進入 公開透明
|
|||||||||
崛起時機
|
318學運的那一夜,4名台大新聞所研究生因為參與反黑箱服貿晚會以及做作業,因緣際會進入被民眾佔領的立法院內,從此開啓學生媒體台大E論壇形成的契機。
|
「我是土生土長的PTT鄉民。」沃草創立成員兼發言人林祖儀自嘲,原本只是愛在網路上筆戰的鄉民,在3年前開創了「批踢踢實業坊」,當粉絲人數高達34萬人後,不具備任何傳播背景的他開始意識到傳播者隱形的影響力。
|
「許多人好奇為什麼零時政府能快速回應突發狀況,因為零時政府本來就聚集了一群熟用新媒體的成員。零時政府一開始對服貿並沒有深入地瞭解,必須仰賴社運團體提供初期的資源以及經驗。
|
|||||||||
合作方式
|
台大新聞E論壇比照主流媒體模式,由學生24小時輪守立法院,報導最即時的訊息。「E論壇是奠基在『自己報導新聞』組成的團隊。」台大新聞E論壇總編輯李映昕強調。一則幾百字的短篇新聞,其實需要非常大的人力,通常以團體協力的方式產出新聞。從回報現場訊息、採訪、編輯、查證、一則即時新聞的產出往往需要4至6人協力完成。
|
去年10月10日,林祖儀和伙伴們參加由1985聯盟主辦到立法院抗議的活動,訴求多項法條修法,目的是為了喚醒公民意識,也創立「沃草有限公司」社會企業,才能永續發展。沃草也延續「批踢踢實業坊」帶領民眾關注社會議題的精神,從今年3月3日起,以「國會無雙」直播立法院議程的方式,讓民眾能隨時監視立法院。
|
零時政府一開始對服貿並沒有深入地瞭解,必須仰賴社運團體提供初期的資源以及經驗。透過新的網路技術結合社運團體提供強連結的形式,才能促成民眾透過網路平台願意走到街頭。
因此,零時政府正計劃提供模版或SOP,提供不熟悉網路媒體運作的社運團體可以靠自己和網路民眾溝通。
|
|||||||||
發展
|
網路平台具備公益性和公共性的條件,因此希望能永續發展。目前,台大E論壇正籌備出書以及舉辦巡迴講座分享成功經驗
|
提供更多關於國會的公民教育教材或課程
提升轉播功能與網友互動功能開發,提供更有趣的互動方式
改善現場轉播效果與提升畫質
建立與促進立委與民眾的直接互動平台
整合立委數據,並建立立委的線上履歷供公民檢視
建立民眾的意見舞台,讓任何公民都可將他觀看國會的評論、影片剪輯等輕鬆上網
|
從開源社群協作開始,零時政府也逐漸與政府、學界、非政府組織、及國際相關機構合作,提出政策建言、合作開設大學課程、實際與 NGO 工作者嘗試新的運動工具與模式,並串連國際科技公民力量,將成果以及開源協作的文化擴散到各領域
|
五個問題討論:
1.
Who created this massage?
現場採訪、公民媒體網路平台、政府記者會說明、網路社群fb、ptt、維基百科
2.
What creative techniques are used to attract my action?
表格、圖片、對比、統整性
3.
How might different people understand this message differently
from me?
有,白色正義聯盟,反反服貿人民及公民團體
4.
What lifestyles, values and points of view are represented in,
or omitted from this message?
整篇報導較偏重學生立場及訴求,對於支持政府政策與獲得利益的企業家可能不甚愉悅。
5.
Why is this message being sent?
讓台灣社會互相傾聽彼此的意見,正視社會意識存在的潛對立,在表現意見的方式上能更尊重每個人。
新聞價值判斷
1.
Proximty
:+
就在台灣,主要參與者是學生,階層剛好符合我們身分。
2.
Scoliopsychological
:+
服貿議題關係全台灣人民,很貼近生活,對每個階層或好或壞都有影響。對未來需要找工作的我們也是。
3.Status
Quo :++
人民的被動現況被改變了,公民媒體及社運團體及學生自主參與促成服貿及太陽花學運被熱烈討論,太陽花學運喚醒了台灣人民意識,而不只是一昧地相信政府的單方面作為,經由多元意見的激盪,可以清醒的看待政府灌輸的資訊不一定完全正確,許多矛盾和扭曲是需要被公共討論的。整件事情徹底改變了人民從被動的接收者變成主動的參與者。
4.Magnitude:+
點醒人民正視自己的權力,對於以往對政治漠不關心的人,也因為太陽花學運的爆發性進展,引起各階層人民的關注。
5.Novelty:+
學運持續了24天,太陽花學運打破政府政策的一意孤行,實踐每個人民都是國家的一份子,應一起討論並有參與決策的權力。
5次開會紀錄
2014.03.29 第一次小組討論──準備出團330大遊行現場
--(下課、LINE)
開會目的:
根據消息2014.03.30將有黑衫軍大遊行集結於凱道,組長立即於LINE設立群組,並討論明天於凱道及北車,採訪之內容與工作分配。
.討論結果:
1.工作分配表:
組員姓名
|
擔任職務
|
張元春(組長)
|
現場錄音
|
陳恩君
|
現場訪問
|
郭宜欣
|
資料統整
|
陳冠淳
|
現場紀錄
|
黃暐迪
|
現場錄影、開會紀錄
|
王畯
|
現場照片拍攝
|
2.討論採訪問題:
1受訪者身分?
2支持服貿與否?
3走上街頭表達意見的動機?
4是否清楚學運訴求?
5是否有看329馬英九總統記者會?觀後感想?
6希望事件的落幕與達成的結果?
7取得服貿資訊的來源?
8對現今新聞媒體的報導角度與內容有何看法?
9服貿對你的影響?
10對行政院事件的看法?
3.討論2014.03.30當天集合地點?時間?分區採訪?
結果:早上十點於北車M8出口處會合。並且先採訪凱道之黑衫軍,下午三點後,至北車廣場前,採訪白衫軍。
4.採訪後的資料統整與採用?
因為是第一次的大型現場採訪,為防止受訪者不自在,或是不想對外公開鏡頭。故我們小組投票決定,僅以現場採訪之音檔及影片檔,轉換後之逐字稿為報導內容,及呈現方式。(黃暐迪/紀錄)
2014.03.30第二次小組討論──(地:學運現場、台北車站地下街)
1.
組員集合於北車M8出口後,前往凱道並勘察現場狀況,由於擔心群眾陸續進場,在分區採訪時可能組員走散,故設定於組員無法聯絡時,各自進行資料收集,並於中午三點後於北車廣場會合。
2.
三點後,由於先前於凱道,有組員誤遭受民眾立牌攻擊,而與其他組員走失。三點時組員一同於北車廣場集合,並稍微整理先前採訪資料,並提出可立即修正或是增加的訪問內容。
討論結果:
由於觀察白衫軍現場較為不統一且混亂,故組員討論,將幾位願意受訪白衫軍民眾,帶至一旁進行訪問,避免現場音混亂,導致事後資料整理有所困難。
並且討論由於本身為學生採訪,經過一兩組白衫軍的訪問後,可能受訪者將我們視為黑衫軍之學生,導致可能有些小衝突,或是無法採用的新聞內容,故小組一同規定,於採訪前必須出示學生證,並說明採訪原因,避免衝突。
(黃暐迪/紀錄)
2014.06.11 3:00第三次小組討論 ──(地:圖書館討論室)
一、討論報導內容呈現方式:
1.
是否要介紹國外媒體?
2.
可做對照表
3.
總統V.S學生訴求
4.
時間表318到學運結束
5.
重大事件紀錄
6.
進場與退場
7.NGO、公民團體
二、報導主題:政府與人民力量之間的衝突
三、討論報導內容:
1.
公民媒體力量?
2.
闖立法院政府的反應?
3.
人民的反彈?
4.
政府如何操作媒體?
報導內容工作分配表(附表如下)
報導內容工作分配表:
組員姓名
|
報導內容
|
陳冠淳
|
為什麼要進場?
占領立法院目的?
公民媒體的出現?
網路的平台?
|
陳恩君
|
人民持續靜坐的主因?
醫療通道、物資進駐
立法院組織情況?
立院外面情況?
|
郭宜欣
|
行政院遊行?
學生重大事件?
四大訴求
|
張元春
|
政府開的記者會
|
黃暐迪
|
採訪稿統整、對比
|
王畯
|
圖說、表格統整
|
(黃暐迪/紀錄)
2014.06.15 10:00AM第四次小組討論──(地:大雅館用餐區)
討論事項:
1.確認上次分配個人工作之進度
2.分配報導後續資料整理與表格彙整
陳恩君
|
太陽花運動之時間軸
|
陳冠淳
|
公民社團與媒體之介紹與參與
|
張元春&郭宜欣
|
學運期間政府與學生之訴求對比
|
黃暐迪
|
黑衫軍與白衫軍訴求之對比
|
王畯
|
圖說
|
3.確定下次開會時間與地點
2014.06.19
下午兩點半 星巴克
4.上網投票適合放置於報告之當地實拍照片
5.自己負責之部分上傳至FB社團,讓大家確認與討論。
(郭宜欣/紀錄)
2014.6.18(三)2:30PM第五次小組會議──(地:信義新光三越地下美食街)
一、開會目的:
1.報導文最後討論、校閱
2.5個問題討論
3.新聞價值比報討論
4.照片圖說、時間軸、補充資料置入 (張元春/紀錄)
組員名單:
張元春、郭宜欣、陳恩君、陳冠淳、黃暐迪、王畯
報告工作分配:
組長:張元春
新聞稿撰寫、資料報告統整、政府回應部分資料收集、現場採訪錄音、問題討論
郭宜欣:
學運學生立場的資料收集、現場採訪紀錄、新聞價值比報、5W討論、會議記錄
陳恩君:
採訪逐字稿黑;白衫軍、現場相片拍攝;觀察紀錄、採訪受訪者、時間軸製作
陳冠淳:
學運進場、學運媒體、公民團體觀察;表格製作、新聞價值比報、問題討論
黃暐迪:
採訪逐字稿黑;白衫軍、會議記錄、採訪現場錄音、逐字稿製表分析比較
王畯:
現場採訪拍攝、相片圖說、問題討論
1 則留言:
老師您好,發布網誌之後,公民媒體的補充表格會被裁切,導致有一部分無法觀看,但是後台編輯網誌時,仍可完整閱讀。 謝謝老師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