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7日 星期日

新聞學 Final Paper (李凱崴)











圖1




圖2


主題:日本民主黨新任內閣鳩山由紀夫前會計偽造政治獻金相關國際新聞

如何選擇:主要是取九八年的十二第四個禮拜的報導(12/24~31).自由時報.中國時報的報導來做比較,因為這是執政黨上任後百日的報導,加上也是起訴的當天報導,而因為鳩山由紀夫是新任首相,且民主黨也是新的政黨,所以又決定選取之前九十八年八月的第四個禮拜(25-31日),從中會特別注意八月三十一日的報導,因為這天是選舉結果揭曉的隔一天。從中可以更清楚比較出兩家媒體所持的立場與其報導的呈現方式。

1. 台灣報紙國際新聞報導之比較
1) 請依某一國際新聞為主,挑選台灣四大報 (蘋果、自由、聯合、中時)政
治立場不同的兩家,就其新聞價值與報導角度做一比較。此新聞報導的選
擇應以兩報中連續七天(最高)之報導為主。


以下是這次所參考的新聞
自由12/24-31:前秘書長遭起訴鳩山:負責但不辭職 【12/24 17:42】
前秘書遭起訴 鳩山道歉拒辭職
[12/24駐日特派員張茂森/東京二十四日報導]
政治獻金案 鳩山繳6億日圓贈與稅 【12/27 17:45】
中時12/24-31:日鳩山首相前會計 偽造政治獻金資料遭起訴
2009.12.24【中央社】
前秘書遭起訴 日相鳩山道歉但未考慮下台
2009.12.24【中央社】
虛報政治資金「完全不知情」前秘書遭起訴 鳩山道歉但無意
辭職2009-12-25 【黃菁菁/東京廿四日電】
祕書涉貪 鳩山由紀夫面臨執政來最大危機2009-12-25
日民主黨執政一百天 媒體給分「不及格」2009-12-26
政治獻金醜聞 鳩山內閣支持率降至47.2%2009-12-26
自由8/24-31: 日本政局可望變天〔駐日特派員張茂森/東京二十九日報導〕
讀賣:鳩山由紀夫 開始籌組新政府 【8/30 19:51】
日本眾院大選 民主黨狂勝【8/30 20:15】
〔駐日特派員張茂森/東京三十日報導
日大選變天 民主黨將執政
〔駐日特派員張茂森/東京三十日報導〕
民主黨大勝 鳩山召集談組閣 【8/30 21:07】
鳩山將任首相 李明博首位慶賀元首 【8/31 21:33】
中時8/24-31: 童子軍治國 鳩山政權大隱憂【黃菁菁/東京卅日電】中國時報
CHANGE之後 由左派執政的日本【蔡增家】中國時報 2009.8.31

2) 新聞價值比較: 請以課本中 de Beer (2000)所提出的兩個量表 (Distance
Scale, Intensity Scale),以兩報中此新聞內容為主,討論其新聞寫作及處理
方法是否合乎此兩個量表所強調的新聞價值。
在此題中,各組應以其上課筆記與課文陳述出:


a. 此量表中各項目之定義。

Distance Scale 距離指標
Time 時間距:(the closer to the event,the higher the news value)
離截稿時間越近的事件越具有新聞價值。
Proximity 鄰近性:(ditto)
事件發生的地理位置、文化風俗越相近者,新聞價值越高。
Sociopsychological 社會心理:(ditto)
與社會心理層面越接近的事件越受期待,新聞價值也越高。

Intensity Scale 強度指標
Status quo 現況: (the bigger the impact on the status quo,the bigger the news value)
能夠影響現代社會主流與現代社會結構的事件,具有新聞價值。
Magnitude 規模: (single/plural;for example,one important politician versus many people dying in an accident)
受影響的層面越廣、影響的人數愈大,越具有新聞價值。
Novelty 新奇: (human interest,unusual events)
具有人情趣味或不常見的事件,新聞價值越高。

b. 就其各報對此新聞報導之.容,討論是否合乎各項量表之項目,並解釋
各組判斷之理由。(請將小組討論過程個人意見及發言紀錄寫出,並整
理討論後之結論)


蘇嘉維:
1. 時間(高):報導的即時性十分的高,當鳩山被起訴的事情一被日本媒體報導出來後,中國時報的駐日本記者也馬上發電文回中國時報,所以就時間性來說是非常的即時的,而自由時報與中國時報幾乎是同時的,所以並無任何差異。
2.鄰近性(高):就其中國時報的報導內容,所報導的日本政治,其實是與台灣非常相關的,因為其政治的政策影響,可以牽動台灣的經濟走向,雖其影響程度並沒有如美國或是中國如此相近,但也可排名前三名之中,而自由時報的報導內容,也與中國時報一樣,所以在鄰近性方面來說,中時與自由都是等同的。
3.社會心理(高):就中國時報報導的地區來說,雖然並不受到台灣民眾的期待,但就報導內容來說,其內容非常類似台灣的陳水扁貪污事件,所以也是會受到矚目的,自由時報的報導,以社會心理來說,他所寫的報導其實有點類似中時,但它的主軸較偏向鳩山由紀夫的秘書,所以以社會心理來說中國時報較佳。
4.現狀(低):中時報導的內容來說,他對目前台灣的社會影響程度,其實並不會很大,所以現狀來說是屬於低的,而自由報導的內容來說,對現狀的影響也不是很大,所以中時和自由同樣。
5.規模(低):依中時所報導的內容來說,這個事件在日本來說,是影響到所有的日本民眾,但換成是台灣民眾,因不是本國的政治,所以在短期或中期之內並不會受到任何的影響,所以他的規模性,並未從日本擴及到台灣來,自由所寫的方向以及內容,也是著重在鳩山,以規模性來說,所以中時也並無太大差異。
6.新奇(中):就新奇來說,他是非常高的,因為一般台灣人的認知裡面,認為日本人做事是很認真的,特別是首相,怎麼會涉及貪汙,而自由他所撰寫的內容,主要是朝向秘書貪污,所以就新奇性來說,中時勝出。
綜合以上量表來說,中國時報的新聞價值是勝出的,而自由因為主軸不同,所以新聞價值沒有中國時報高。
李凱崴:
1.時間(高):兩報(自由、中時)在台灣的報導時間都是在日本首相鳩山被起訴的當天報導,只是報導來源的不同,自由時報是自家記者以外電的方式傳播訊息,而中國時報則是引用中央社的資訊,而隔日才是用自家的駐日記者報導,所以說就時間性而言,其新聞價值可算是非常高的。
2.鄰近性(中):雖然說台灣與日本的政治體制不同,但是因為民主黨與台灣的民進黨一樣,都算是後來才成立的,反而自民黨與國民黨一樣都是元老級的政黨,所以這次的民主黨的貪污事件,也類似於台灣總統李登輝國務親要案,所以多少會引起人注意,不過因為只是日本的政治貪污事件,所以兩報(自由、中時)只當作是普通的告知新聞來報導,故我認為其新聞價值介於中間。
3.社會心理(高):雖然現在都是「自掃門前雪的觀念」,加上多數人或許對日本政治歷史不了解,且可能因為台灣的政黨混亂,使得台灣多數的民眾,根本就對政黨的相關報導沒興趣。但是或許是台灣近年來,一直都有發生貪汙案,所以不管是對台灣或日本這樣受儒家思想影響的人民,必會非常的撻伐,而且貪污的還是國家元首,並定會使民眾的心理受到很大的衝擊,且兩報都強調日本首相鳩山說:「自己絕對會負責但無意下台」,我覺得光是這句就會引發正反兩派很大的爭議性,所以我認為其新聞價值可算是高的。
4.現狀(低):雖然說可能會造成台灣人民的心理的不滿,但畢竟這是屬於非本地的事件,就現狀而言,並不會影響到什麼,所以兩報(中時、自由)在報導時,只是單純以告知新聞來報導,而沒有特別調查報導出現,所以就現狀而言,其新聞價值是低的。
5.規模(中):從兩報(自由、中時),可以發現到其可能影響到的只是日本的民眾而已,不過想遠一點,也多少會影響到各地的經濟,畢竟日本是經濟大國之一,假若日本經濟下滑,許多國家難免也會被影響到,尤其台灣又是與日本貿易合作的對象,從中可能多少會影響到台灣的經濟發展,所以其新聞價值也算介中。
6.新奇(中):從兩報的報導,可以理解貪污對於新聞報導中,已算是習以為常的議題了,但是因為這次發生貪污的國家是在日本,而日本給許多國的印象一直都是他們是最遵守規則的國家,而這次的國家首相貪污,算是打破了大家的既定觀念,所以就其議題而言,在新聞界中已算是固定報導題材,但就發生的地點而言,可以算是非常之高,可是因為貪汙案又使人感覺沒什麼,綜合以上論點,其新聞價值算是介中的
李柏堯:
1.時間(高):就時間性而言,兩報均是在24日截稿時間前回電或引用外電報導來呈現此新聞,所以新聞的時間性極高。
2.鄰近性(高):由於日本的地理位置與文化風俗和台灣相似性高,加上目前日本的經濟實力強大,我們應高度重視日本的政治動態與政策,所以就此觀點來看,兩報的新聞鄰近性極高。
3.社會心理(中):台灣在經歷前幾年的陳水扁貪汙案後,日本這次的政治獻金案可以說是另一個翻版,較能夠引起台灣民眾的興趣,但由於並非台灣本國的新聞,所以關注的對象以對日有經貿關係與長期來往日本的民眾居多,就新聞的社會心理層面來看是一般的。
4.現況(低):目前這則新聞對台灣所帶來的影響有限,因為並不是國與國之間的互動新聞,就現況看來,並不會改變台灣現代社會主流與現代社會結構,所以兩報的報導現況性偏低。
5.規模(低):此事件的影響範圍有限,僅日本本國的政治醜聞,對台灣的民眾大多不重要,所以兩報的報導規模性不高。
6.新奇(低):由於此事件並不是本國政治上的醜聞,所以兩報在報導上均有採用外電報導,其寫作方法較著重在事實的陳述,以較嚴肅的方式來喚起民眾的重視,故兩報的報導較無新奇性可言。
綜合兩報報導與de Beer的量表後,發現中國時報對此一事件較感興趣,幾乎天天都有在報導,並有深入的追蹤其後續發展,相較之下,自由時報並沒有積極深入追蹤,且在新聞的陳述上大多只是引用外電報導,就這兩點而言,中國時報在此事件的新聞價值較高。
路韋豪:
1.時間(高):這篇報導其實事件剛發生時就很迅速的被報導出來,因此在時間這點,兩家報社媒體其實沒有多大的差別,都是同一天報導出來。
2.鄰近性(高): 日本是我們的鄰國,因此以鄰近性來說應該是應該是絕對有價值的,事實上,日本的政治對台灣也有很大的影響,不單單只有美國而已。
3.社會心理(中): 雖然這是日本的貪汙案,但是我覺得台灣人還是比較關心自己國內的案件,所以就社會心理來討論,似乎沒有太高的結果。
4.現狀(低):兩家報社報導出來的結果似乎都是屬於低的狀態,沒有什麼人持續關心這則新聞。
5.規模(低): 因為這次事件是在日本,台灣人民也不怎麼關心,會持續追蹤的只有日本本土吧,就像台灣的陳水扁一樣,所以此事件規模也不高。
6.新奇(中): 這篇報導中時以日本很驚嘆的方式寫出,但自由就不過是篇普通的報導而已,所以中時勝出。
蔡瑋玲:
1.時間(中):事件發生在24日,其他報皆在25日刊出,但自由時報則在12/24當天下午就已經報導刊出。
2.鄰近性(高):事件發生地理位置接近台灣。
3.社會心理(高):台灣閱聽眾對於政治獻金的新聞議題與日本人態度相符。
4.現狀(低):對台灣閱聽人而言日本違反政治獻金對台灣社會影響並不大。
5.規模(高):就新聞事件影響範圍而言,將影響整個政權團隊與日本國民信心指數。
6.新奇(高):以日本官員收取政治獻金事件算是少數,根據「亞洲各地廉潔程度2008年排名調查」日本排名第3名,可以知道日本較不常見。
吳俊緯:
1. 時間(高):鳩山事件這則新聞在中時與自由兩者的報導上時間吻合度高,且與事件發生當時相去不遠。以他的秘書而言,在自由時報的報導中以『今(12/24)日遭東京地方檢察廳以「違反政治資金規正法」起訴』與12月24日同報導之『日本媒體報導,首相鳩山由紀夫的前政策秘書芳賀大輔,因偽造3億餘日圓政治獻金資料,今天遭到起訴。』兩者共同點出了時間,並於當日根據日本媒體訊息將訊息傳達回台灣,其時間強度尤高。
2. 鄰近性(高):鳩山事件發生於日本,其地理位置與文化方面與台灣都很相近,尤其台灣曾被日本統治了五十年左右。就鄰近性而言,日本政治亦對台灣政治造成莫大的影響,日本亦為台灣常模仿跟隨的對象。就台灣媒體而言,其模仿跟隨的特性亦會隨著特殊的鄰近性加以發揮,因此日本媒體的報導亦成為台灣媒體競相報導的優先選擇之一。
3. 社會心理(高):以中時與自由兩報的報導地區來說,他們都有著不被台灣的大眾所重視的特點。且就報導內容來說,台灣地區也曾經發生過類似的事件,諸如賄選、收獻金、貪腐等。就時間而言,由於它與扁案的報導時間相去不遠,因此更有報導的社會心理價值。但就兩報而論,自由大篇幅報導日本當地的鳩山所發生事件的經過。而中時有加入些許相關民調調查,以社會心理層面來說,中時的價值略高一籌。
4.現狀(中):就兩報而言,兩報皆對鳩山的秘書犯案經過皆有詳細描述,但由於兩報是台灣的報紙,對於台灣對日本的報導台灣人民可能受到的影響相對較日本小很多。但對於日本而言,其民眾可能對政府的信心大減,也間接影響著台灣,因此我認為就現狀而言,它是屬於中間程度的。
5.規模(中):就台灣的兩份報紙而言,兩份報紙與日本當地的報導大同小異,報導內容沒有太大的差別。就規模而言,因鳩山乃政治人物,對於日本當地影響有一定的程度,相對於此,台灣可能也會遭受到一些微妙的衝擊,因此我認為就規模來說,它是屬於中等程度,造成的影響可大可小無法預測。
6.新奇(低):由於台灣寶島常報導本地與大陸的相關類似新聞,其操作手法與對於日本的報導相近。而中時與自由亦時常報導此類新聞,就新奇度而言,我認為它沒有相對的新奇感。
綜合以上量表來看,中時的新聞價值是勝出一些的,而自由時報因為報導內容方式的著重點與中時不太雷同,且中時亦有加上影響深遠的民調,以社會心理價值
而言確實比自由高一點點。
宋維祥:
1.時間距(中):中時與自由的報導時間差不多都在下午的5點至6點左右,雖然已經過了大半天的時間,但距離截稿還有一段時間,其新聞價值性不會太高。
2.鄰近性(高):日本與台灣的地理位子相距不遠,其政策上會影響台灣的外交經濟發展。
3.社會心理(中):這件事情就如同我國的陳水扁洗錢案一樣,但只是主角是大官身旁的秘書,可是發生的事情是相同的,容易引起民眾的關注,但非發生在本國,其言論的持續性不會太久。
4.現狀(低):對現代社會狀態影響是低的,雖然我國也有發生過政治人物貪污的案件,但畢竟是在日本而非台灣,就現狀而言,並不會影響到什麼,所以自由中時報導時是單純的報導已告知的說明新聞。
5.規模(高):假如因此鳩山下台,影響的並不是他自己一個人更不是那兩個秘書,而是上千個日本國民以及台灣往後的對日貿易甚至會引樣到全世界各國的對日貿易。
6.新奇(中):日本這件案件其實跟我國陳水扁弊案一樣,都是政治人物的貪污,我們會來比較說秘書的下場以及鳩山首相往後的發展。
如表1

總體來說,我們認為就DE BEER的距離量表而言,其新聞價值可以算是中高的程度,從時間距而言,因為都是在當日或隔一天兩報就都有相關報導了,而從鄰近性來看,因為台灣與日本以前有統治與被統治的關係,加上地理位置相近,
而從社會心理層面的角度,多數人都認為貪汙案,在對於台灣這樣偏重道德的國家影響大,且因為扁家貪汙案對台灣造成的既定觀念,民眾心理並會受到很大的影響,不過也有些人認為因為發生的地點不是在台灣,所以「自掃門前雪」的觀念下,大家也就不會那麼樣的在意了。另外以強度量表而言,其新聞價值算是中低,不過還是有人認為算高的,會出現這樣的結果中可能是因為觀感的不同,就現狀而言,因為日本貪汙案並不會影響到台灣人,所以多數人覺得並不會對台灣造成什麼影響,而就規模來說,就比較模糊了,因為大家的標準認知不同,有的人認為影響到整個日本居民的心理變化,其規模就算很大了,可是有些人認為因為這只牽涉到日本國並不會影響多數的國家,所以其規模算中低程度,最後我們以新奇性來看,也是很模糊,因為有些人認為在日本這樣守法觀念強烈的國家,會發生貪汙案是算非常稀奇的,可是有些人又認為其缺乏人情趣味且貪汙案已不是甚麼新奇的新聞了,所以就新奇而言,只能說各有各的說法。
c. 以量表討論之後,
A. 比較兩報在處理同一新聞事件或議題時有何不同之處。

蘇嘉維:
兩報都同樣採用了駐外記者外電回台灣的方式,所以很明顯的,兩報都應有自己的立場。就中國時報來說,這則新聞就像當時的陳水扁貪汙案,所以他處理這則新聞的方式來說,他還是以偏向攻擊涉及貪汙案的鳩山由紀夫,所以我認為中時在此事上較偏向自民黨。而就自由時報來說,這則新聞似乎讓人想起陳水扁案,所以自由時報,並無太大的著墨在鳩山的貪汙案上,只有詳細整理出來鳩山第一秘書的貪污案件,自由在這方面是比較偏向中立的。
李凱崴:
從兩報98年12月24日的報導,都特別強調日本首相鳩山表示自己負責但不會辭任,而自由只是很簡單的帶過,並說明其兩位秘書已確定涉及此案,但因為鳩山法官因沒確切的證據,所以暫時不提告,而中時雖然也是類似的報導,但中時還特別的將今日遭到起訴的原因或事件詳細的呈現出來,甚至將金錢數目詳細的報導,且甚至還將以前的日本鳩山曾批判其他黨派國會議員的案例呈現出來,勢必是要藉此來質疑日本首相鳩山是否言而無信,所以就兩報的處理方式,我們可以說自由時報只是以告知的方式來報導,而中國時報則是以調查報導的方式呈現。
李柏堯:
中國時報在此議題中不斷提起鳩山由紀夫的政治責任,並多次提到自民黨與其他日本政黨要求鳩山由紀夫應該下台負責,所以在此新聞中,中國時報較注重政治責任與社會正義,另一方面,自由時報在此議題只有大致的敘述原由經過,並沒有太多的陳述,所以也沒有較深入的報導此新聞,由這些面向來看,兩報的報導風格是很不一樣的。
路韋豪:中國時報帶有抨擊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的意味,但自由時報就是敘述這次的貪污事件,所以我覺得中國時報應該是有政治立場,而自由時報對此報導就是以較中立的方式。
蔡瑋玲:自由時報以「首相會負責」的正面角度,來處理報導此新聞事件。
而反觀中國時報在新聞開頭即表示「首相就任一百天」、「首相自己毫不知情。鳩山還說,除非大多數國民要求他下台,否則他並無意請辭。」以上可以知道中國時報對此新聞事件的角度採取質疑、負面的角度報導。
吳俊緯:兩報皆為外電傳回,對於議題設定幾乎一致。但對於報導內容兩報可以有各自的報導特色,在此事上報導特色就有一點不同。就中時而言,其字句有朝向描寫特定一方的對象,有點偏重自民黨的味道,其提出的民調下滑問題即針對鳩山而寫。而自由時報較偏重事實的陳述,對於此報導相對感覺較為中肯,較符合客觀的呈現。
宋維祥:從這兩家的報導可以強調說日本首相鳩山不會因為秘書事件而下臺,也強調了自己會負責認,但自由的報導很簡單,說明兩位秘書涉及此案以及自己所獲得的十二億六仟萬日幣所得,但他並沒有確切涉案的證據,所以暫不提告,而中時的報導內容比較詳細,例如說他的秘書是如何利用鳩山的治獻金管理團體「友愛政經懇話會」來做假人頭戶以及他的民調支持率,內閣支持率,現金的係數都詳細的說明出來,兩報的處理方式我們可以說自由是以一種告知你這一件事的方式來說明,兒中時是以調查方式來說。

綜合大家的意見,可以發現大家的觀點與視角多少有些不同,有些人是以兩報的報導方式、內容來比較,而有些人是以報導的標題或是立場來比較,不過總體而言我們是在比較兩報的立場,我們認為中國時報偏向於日本自民黨,而自由時報則偏向於日本民主黨,所以兩報在處理同一條新聞時,多少會因為有所持的立場不同,而報導的方向也隨之受影響,不管哪一報(自由、中時)凡是只要是對自己支持的政黨不良的報導,該報就會僅已告知的方式來呈現;反之,對自己支持有利的報導,該報就會非常詳盡的將報導呈現出來,例如我們可以從98年8/24-31與12/24-31的報導,兩報所呈現的方式與數目,就可以理解。

B. 以課本第十二章的內容(e.g. 新聞的定義與、概念、客觀與真實,
國際新聞報導上面臨的難處)舉出其一討論在所選擇的國際新聞報
導中,兩報各呈現出何種面貌。你們這組有何看法?(請勿天馬行
空的抒發意見,需以課本第十二章某一當代新聞學議題的定義及討
論為主)。
蘇嘉維(新聞價值):
兩報在處理這則新聞的方法上,其實都朝向同一面向在走,因為幾乎都有採用中央社的外電稿,中時及自由在12/25時,都有駐外記者發外電回報社,那才是屬於各報社立場的一篇報導。而那篇中時駐外記者所發的稿,也朝向了「鳩山無意下台」的這個面向,非常的相似當時陳水扁總統,因貪汙而遭調查,但堅持不下台的立場,所以中時駐外記者在撰寫這篇稿子的時候,似乎也朝向了當時陳水扁案的面向在寫,想以這個點為新聞價值,喚起台灣民眾想要閱讀鳩山醜聞的意願。
而就自由時報的處理方式來說,他有做出第一秘書貪污的整理案件,但是針對鳩山的報導並無太多,我想自由時報是不想再重回陳水扁案當時的窘境,所以只有朝向鳩山的第一秘書去寫,大概是不想要讓民眾去對陳水扁案有太多的聯想,模糊了這次鳩山由紀夫的醜案,自由的呈現面貌,應該單純的只是想寫出鳩山政府的失敗。所以我認為,中時來說,他帶有譴責鳩山由紀夫政府的傾向,並且想要喚起台灣民眾當時對陳水扁案的印象,想藉此為新聞價值,而自由時報則有譴責鳩山由紀夫政府的傾向,較為中立。
李凱崴(客觀與真實):
雖然說新聞要公正、客觀,但是因為價值體系的不同,大家都各執有自己的立場,而從兩報的報導數目與內容,很清楚的可以看出自由時報是偏向日本民主黨的立場,而中國時報是比較偏向日本自民黨的部分,因為自由時報在報導這則新聞時,內容都是以簡單扼要的方式呈現,其目的只是要告知而已,且就12/24-12/31日的貪污報導數目僅僅三篇,但如果追至8/24-31日的選舉報導,可以發現其實於8/29日選舉的前幾日,自由時報就有了很詳盡的報導,甚至還有圖表顯示民主黨贏自民黨的機率有多大,且於8/30日的報導,其實尚未確任選局,自由就篤定日本民主黨獲勝,且其於8/24-31日的報導幾乎每天都有一篇,從中可看出自由時報非常關心日本民主黨是否能獲勝;而中國時報則與自由相反,其8/24-31的選舉報導僅僅2篇,且都是於8/31報導,而從標題中我們可以清楚的發現中國時報在報導日本民主黨勝利時,帶有強烈的暗喻,中國時報於內容中指出因為日本民主黨是很年輕的黨,故今後將會面臨許多的挑戰或隱憂,從中可以看出中國時報是非常不看好日本民主黨的,甚至還有學者的社論批評,可是就12/24-31日的貪汙案,中國時報卻是以非常詳盡的報導,共有六篇,且許多都是參考中央社翻譯的外電報導,內容都是以調查式的報導方式呈現,不但有現今的情況甚至還有以前日本首相鳩山的案例,甚至來有民意調查日本首相鳩山的支持率,從中可以更清楚的看出中國時報扮演的角色是要質疑或監督日本首相鳩山是否有涉入此案。所以從選舉與貪汙案的報導數目中,可以非常清楚的比較出兩報的立場與報導方式。
李柏堯(客觀與真實):
我以課本第十二章中的客觀與真實來作為討論,其實在這篇外國的政治新聞上,兩報的陳述都較為客觀,畢竟不是台灣本國的事件,所以較沒有什麼政治色彩。在分別看完中國時報與自由時報一連串的報導後,我發現兩報在一開始均採用中央社的報導,但之後的後續發展就有所分歧,中國時報在此議題的後續報導幾乎都是鳩山由紀夫是否下台、鳩山由紀夫是否也有捲入這起弊案,在這一連串的報導下,讓我不禁想起之前陳水扁的貪汙案,也懷疑中國時報是不是想勾起民眾的回憶,並斥責政治的黑金活動。自由時報的後續報導則無明顯的用意,純粹只是報導出鳩山由紀夫繳交六億日圓做為贈與稅的後續動作,就客觀與真實來講,兩報都是以客觀的角度來報導,但其目的各不相同。
路韋豪(新聞概念):
我覺得中國時報就是採取「很敢報」的方式來報導這件新聞,不斷的抨擊鳩山由紀夫來表示他就是一個罪人,相反的,自由時報就非常收斂的只報導出事情的經過,也許是不想讓國人回想起陳水扁的貪汙案吧。
蔡瑋玲(客觀與真實):
以新聞客觀與真實角度切入,新聞事件是: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的兩名前任秘書,12/24日遭東京地方檢察廳以「違反政治資金規正法」起訴。
自由和中國時報的客觀呈現:以法條實證方法「違反政治資金規正法」、和秘書的職責「鳩山會計事務的負責人」在新聞報導中具有理性的呈現。
但是中國時報在報導中產生對評估的影響:「鳩山還說,除非大多數國民要求他下台,否則他並無意請辭。」以及「鳩山過去曾批判其他議員「秘書犯錯,政治家理應負責」,沒想到如今立場互換,說詞也改變。鳩山對此表示不想對過去的發言辯解,但仍強調並沒貪污。鳩山對此表示,他絕對會對前秘書遭起訴負責,但不會因此下台。」
吳俊緯(客觀與真實):
以中時而言:中時也著重事實的呈現,以掌握客觀中立的原則。而中時一時可見到對於金錢數字等報導,也盡到了務必求真實、客觀的原則。『因偽造3億餘日圓政治獻金資料,今天遭到起訴。』、『東京地檢署特搜部今天將芳賀起訴,裁罰30萬日圓、褫奪公權3年。芳賀目前擔任鳩山的私人秘書。』、『至2008年的前5年,共不實記載3億多日圓。』、『偽造政治捐款總額約4億日圓(約新台幣1億4000萬元)』、『鳩山的前政策秘書芳賀大輔(55歲)也由於負責會計事務違反政治資金規正法,今天遭到簡易起訴,被判罰款30萬日圓。』、『對2002年起來自母親的資金總額約12億6000萬日圓補繳贈與稅,預估將超過6億日圓。』……(以上採自中時2009/12/24)。以上等等內容皆證明中時著重數字的報導,對於事件的描述能給予閱聽人較多的了解度;以自由時報而言:以此報來看,它相對較偏重事實的呈現,擅於文字的描繪。對於事件的前因後果描述的相對詳細,文字份量的拿捏亦較為優異一點。而自由以此種方式報導則較能以故事型態述說新聞事件所呈現的大綱主旨,也能有較多的發揮議題去寫作。再者,自由時報擅長以對話情境方式描繪新聞事件,亦能讓觀眾感覺身處其境之感,較具有親和力。
宋維祥(新聞概念):
兩報處理同一件新聞的方式內容各有所差異,自由是在跟你說明日本首相的前任秘書,他會對此負責但他不會下台,並說出兩位秘書的名字與鳩山母親也有涉及案件的相關報導,但警方沒有確實證據證明首相有涉及案件,所以不提告,以一種告之手法很簡單的就帶過並沒有說明其他有關的事件。中國時報是以較全面性的來報導這一事件,雖然中時跟自由的寫法也有相同的地方,都是報導鳩山會為這案件負責但他不會下台,但中時報導的事件也多包含了民調因為這件事情對他的支持率有所下滑,以及內閣支持率下滑,也包刮日本媒體對民主黨施政一百天的評價,這是中國時報以調查手法的呈現。

統合大家意見,發現多數人都認為新聞的真實與客觀是最難呈現的,如書中第十二章所說客觀是記者自圓其說的藉口,而從兩報的報導中,我們可以理解這句話,因為其實大家都有自己的立場與想法,想達到百分之百的客觀是不可能的,另外就報導呈現真實性,只能說這是媒體工作者要努力的方向,但是畢竟人的能力有限,所能注意到的角度也會被侷限住,所以我們只能建構真實,而無法正確的反映真實,所以從中國時報而言,或許他達到建構真實的呈現,但於報導中帶有強烈的隱語,所以中國時報並沒有達到客觀甚至他還評論的該則新聞,而相較的自由時報或許帶有支持日本民主黨的立場,難免會有所遮蔽真實性,但自由依舊還是有報導鳩山的這則新聞,就可以看出其還是有保持在公正、客觀的角度上,不過不管是中時還是自由,我們只能說他們是因為持有的立場不同而有不同的呈現報導方式,而不能去下結論說誰對誰錯。

2. 國際新聞報導與全球、國家通訊社
1) 在你們這組所選擇的新聞中,請將各報在報導此新聞時所使用的外電(全球通
訊社、國家通訊社、外國媒體、本國媒體、另類媒體)或報社自己的報導依其
來源作表比較。
新聞報導來源表 表2
自由時報1.前秘書長遭起訴 鳩山:負責但不辭職 http://iservice.libertytimes.com.tw/liveNews/news.php?no=311700&type=%E5%8D%B3%E6%99%82%E6%96%B0%E8%81%9E
2.前秘書遭起訴 鳩山道歉拒辭職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dec/25/today-int4.htm

聯合:1.政治獻金登記不實案 日相鳩山獲不起訴 http://udn.com/NEWS/WORLD/BREAKINGNEWS5/5327658.shtml
2. 日首相前秘書起訴 鳩山道歉補稅拒辭
http://udn.com/NEWS/WORLD/WOR3/5328741.shtml

中時: 1.祕書涉貪 鳩山由紀夫面臨執政來最大危機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50402438+132009122500845,00.html
2. 虛報政治資金「完全不知情」 前秘書遭起訴 鳩山道歉但無意辭職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50402438+112009122500139,00.html

圖1 圖片來源:日首相鳩山由紀夫兩名前秘書被起訴,鳩山為此公開謝罪。(路透)

2) 以你自己的生活經驗/角度/認知/認同,與組員們一起討論在閱讀這些新聞
時,有哪些部份是你覺得以其生活經驗這些新聞應該報導但卻沒有報導的?
或是你覺得這些報導缺乏哪些角度?(每項部份在討論時請舉出實例,切勿天
馬行空的只寫出無法實證的形容詞),


本組大多數皆認為,在此新聞報導中被起訴秘書的部分,缺少理性的實證證據觀點。就本組成員以七年級到八年級生的生活背景而言,皆表示對於日本的政治體制有比較不熟悉的部份,也就是說無法在一則報導中清楚掌握住被起訴者、檢方、首相鳩山的說法與證據。
因此,由大部分成員的認知認為,新聞記者在報導此則新聞時,如果能採用國內陳水扁的新聞和日本鳩山新聞做連結,或是也有組員認為做後續報導,更能增加新聞全面的角度。
新聞實例:自由時報:二次金改弊案 起訴扁家五口
資料來源: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dec/25/today-p6.htm

蘇嘉維:
認為就這兩則報導來說,雙方都缺乏了製出一個表格,就是整理出,日本政治史上貪污的整理,並且在比較出民主黨以及自民黨的政績優劣,在找出當時鳩山的選舉支票,並且驗證出鳩山在這半年裡面,到底有無在實現當時的支票承諾。然後再繼續追蹤鳩山政府還有沒有貪汙醜聞被爆出。
李凱崴:
認為最缺乏的是影響力,因為現在的人「自掃門前雪」的觀念,太過於強烈的,且處理新聞只是以告知訊息的方式來報導,這樣的新聞容易使人過目而忘,而不會讓人省思,而且我認為不論是中時、自由亦或是外電焦點都過於強調在日本首相鳩山的身上,難道說因為那兩位秘書不是知名人物就不用報導了嗎?另外我在看這則新聞時我會覺得媒體這樣的報導,是指幕後黑手是日本首相鳩山嗎?可是又沒有詳細的證據,這樣就報導的真實性而言,會覺得新聞媒體只是在建構真實,而不是反映真實,我認為這樣會本末倒置,只會使民眾一昧的認為這個首相不好,可是又不是自己的認知,而是被媒體誤導的,這可能會使閱聽人誤會,就好比台灣人對陳水扁的印象一樣,就只理解他貪汙,可是詳盡的事情由來一點也不清楚,另外應該要提醒民眾的是道德方面的事情,我認為報導應該要使人反思與警誡,而不是讓民眾對這個人產生既定印象。
李柏堯:
我認為在這次的新聞報導中兩報都需要加強,因為在兩報的報導中都沒有看到較為精確的數據或是表格圖案,這樣很難讓人聯想這是多麼嚴重的政治獻金案,另外,鳩山由紀夫是否說過「秘書犯錯,政治家理應負責」這句話,應該調查他以前的相關新聞和記錄來佐證,這是兩報都缺乏的地方。台灣前一陣子也發生內閣適不適任的問題,我想可以經過這次的報導加以比較台灣與日本的內閣狀況,從這個角度進行比較報導,或許可以引起更多人關注這個國際新聞,這樣也可以對台灣的政治情形作良好的警惕。
路韋豪:
我認為兩家報紙應該要列出日本與台灣貪污事件的比較,並且政績也要列出,比較一下兩邊政府到底差別在哪裡,並且繼續追蹤鳩山貪汙案的後續發展。
蔡瑋玲:

從新聞報導裡,可以發現只有檢方、首相的說法,但是當事者秘書的說法再報導當中無任何談及時,在不知新聞事件可否驗證時,新聞報導應該理性處理,相對的在中國時報的報導裡提及「首相鳩山過去曾批判其他議員『秘書犯錯,政治家理應負責』,沒想到如今立場互換,說詞也改變。鳩山對此表示不想對過去的發言辯解,但仍強調並沒貪污。」這段報導,在事件進入起訴階段檢方尚未找到直接證據時,新聞報導似乎已經給予閱聽人一個既定的框架。
吳俊緯:
認為中時偏重民意與數字調查,對於增加閱聽人的感官擁有相當大的助益。但其民調內容欠缺一點客觀中立的要素。例如:民調偏重鳩山相關,對於客觀的政黨、政治、經濟局勢的報導稍有欠缺。而自由偏重事實呈現,數字較為缺乏,有讓人感到抽象之感,較不具有相對的證據、趨勢、局勢等陳述力。雖對於事件描述很詳盡很精闢,但其缺乏主觀亦對於觀眾的感官上就顯得較單調,較不具有閱讀的吸引力。
宋維祥:
缺乏了一些客觀性的角度,就報導而言,兩家報導都是在說明秘書涉及貪污案件還強烈懷疑鳩山首相是否也涉入其中的案件並要求他下台,而中時則不停報導他負面的新聞,例如媒體給的評價,秘書涉及貪污案民調與內閣支持率降低等等這一些主觀性的報導,好像他真的也有涉入犯罪,但畢竟報導沒有確切的證據可以證明說它有犯罪,更不可以就一蓋否認他的執政能力,他的前秘書所犯下的錯它必須道歉,但你不可以就以這個弊案來將他變成事件的最大罪人,沒有確切的證據可以證明他有犯罪,執政一百天不及格畢竟也只是新官上任,也不能很主觀的表示說他往後的執政都是不及格。

3) 以課本第三章對通訊社的角色討論(可選擇國家or 全球通訊社),試想如果是
你們的小組,你們會如何策劃報導這個新聞?與此兩報報導此新聞的方法或
角度會有何不同?自己覺得有何勝出或獨特之處?(請先寫出其小組的定
位,再寫出策劃)。

本組定位為全球通訊社。
本組成員持兩方面策劃讓全球通訊社報導能夠勝出的方式。
(如下表3.4 和圖2 本組的討論)
蘇嘉維:若我是全球通訊社的角度上,由於日本經濟體為G8的其中之一,所以對於全球經濟體有一定的影響力,所以我會鳩山政府此次事件對全球經濟會有什麼影響,並且抓出過去20年日本領導人被爆出醜聞以及弊案時對股市的影響有多大,並且再進一步指出此次醜聞會不會影響到鳩山的政治地位。
我認為我與兩家媒體不同之處在於,他們都只關注在鳩山由紀夫第一秘書的起訴案,以及鳩山的堅持不下台,所以我認為我勝出的關鍵在於,跳脫出鳩山的醜聞,而把焦點放在對經濟的影響上面,並且去分析此醜聞,對於鳩山的政治地位影響有多大。

路韋豪:
我們以全球通訊社的角度來報導這次事件,日本從上一波的大泡沫後,連續走了15年的空頭市場,每年有超過三萬人自殺,銀行長期處於實質負利率,這段期間,泡沫的重傷後遺症就夠嚴重了,再加上政府效能不彰(和台灣目前的情況有點像),許多官員中貪汙勾結,政府政策有許多都是給甜點不給主餐,無法解決問題根源,如今日本經濟好轉,卻又再度上演從前的劇情,到底後續發展會不會又一次經濟泡沫化呢 ? 我的想法是用以前的事件來為這次的事件做警訊,這樣大家就會知道嚴重性,也會比較注意這件新聞。

李凱崴:身為媒體工作者,所以不能受任何的政治或經濟壓力影響,因此在策劃這項報導時,應先對日本的政黨歷史有很簡單扼要的說明,在來提出這次的新任首相是否有涉及這個貪汙案,在來說明相關的涉及人物,最後在加上這件新聞可能造成的相關問題,最好是以圖表的方式呈現貪污人的關係圖與貪污的數目,這樣會使民眾在閱報時能清楚的了解。
因為兩報(自由、中時),很明顯的都持有立場,且都帶有強烈的暗示性於報導裡頭,我認為這會使民眾誤導或是模糊焦點,所以假若能以圖表與關係圖的方式呈現,這樣不但能引起閱報人的興趣,也會使報導呈現簡單化,閱聽人才不會覺得自己看不懂這則報導,另外我們應屏除只報導知名人物,凡是有涉及案件的相關人物都應該報導,這樣才不會使新聞的報導專業水準下降。
李柏堯:
我們這組的定位是全球通訊社,所以在策畫報導時我會想要讓全球的民眾都能有所共鳴,首先,我會調查日本或其他國家過去類似的弊案新聞以及後續發展,並把這些歷史事件做成表格來詮釋,讓民眾能清楚了解,究竟這些弊案會衍生出哪些更為嚴重的問題,也可以讓民眾有自己的思考判斷空間。我想透過這樣的報導方式可以激起民眾對議題的興趣,並讓民眾能獨立思考與衡量判斷,所以我們的優勢是能激起民眾的興趣。
蔡瑋玲:
本組以全球通訊社角色討論,全球通訊社在政治獻金的報導裡,要讓全球的閱聽人可以了解新聞事件,因此,將會報導首相是新上任者,並且增加其他與日本有貿易往來的國家對於此事件的看法以及報導日本人民對此新聞的說法。
吳俊緯:
首先,以全球通訊社秉持的原則:不畏懼權勢、不畏懼金錢、不畏懼報導的心態。全球通訊社是世界各國訊息流通的重要橋樑,是多國主要或頻繁的採集新聞來源。對於全球通訓社的定位而言,此篇報導應著重更加醒目的標題。而加入一些各國相關案例的比照圖也很重要,這也是比較此事件的嚴重性的最佳技巧。而關鍵在於『鳩山不被起訴』、『鳩山的秘書遭起訴』……而這個事件又反映出日本政治出現政治道德危機,而鳩山不被起訴亦可能繼續造成話題或引發眾人猜測。以全球通訊社而言,這種可以造成後續話題的新聞而言是相當有價值的。這種新聞宜連續篇幅報導,亦或許鳩山可能是清白,也有可能是被定罪的。因此,在最後真正的確定清白時之前,以續篇報導方式可炒熱此話題,可引發政治人物道德的驅使心,使政治作風上更加謹慎。如果其為被定罪之時,亦可發揮正義之效,即可證明其將秘書捲入案情的陰謀。關於此報導,如果以全球通訊社而言,就是要以『?』來做開頭,加以挖掘他的諸多矛盾來證明這則新聞的價值。
宋維祥:我們會先去訪問執持鳩山日本國民的想法,反對他的想法與一些保持中立的想法,收集意見資料後,在去採訪民主當與自民黨的官員,將他與大眾的想法作一份詳細的調查表,做完調查之後,我們會寫一篇文章來報導其中的客觀性,讓日本大眾媒體能夠看到所友支持者,中立者,反對者與官方的意見與說法,我們可以勝出是我們是用客觀的角度和收集更多元化的調查資料來報導,我們不會像一般的媒體一樣只是針對一些想看的人來報導我們的新聞。

工作分配表
調查相關歷史--------------------------自民黨 路韋豪
----------------------- 民主黨: 李柏堯
1-1)收集相關新聞(自由.頻果)8/25-31 : 宋維祥
(中時.聯合)8/25-31 : 蘇嘉維
(自由.頻果)12/24~31 : 吳俊緯
(中時.聯合)12/24~31 : 李凱崴
1-2)-a---------------------------------------------------李柏堯
1-2)-b--------------------------------------------全體組員參與討論
1-2)-c-A-----------------------------------------全體組員參與討論
1-2)-c-B-----------------------------------------全體組員參與討論
統合第一大題--------------------------------李凱崴
2-1)
2-2)----------------------------------------------全體組員參與討論
2-3)----------------------------------------------全體組員參與討論
統合第二大題--------------------------------蔡瑋玲
PO文 :蔡瑋玲

補充資料
日本的政治體制
日本政治制度,係採佈主立憲之議會內閣制,立法權屬於國會,行政權屬內閣,司法權則在各級法院。形式上,天皇為國家元首,憲法規定代表日本,但行使國事行為須經國會承認。總理大臣選佔國會議員,內閣閣員半數以上為國會議員,內閣向國會負責。依憲法規定,國家行政權屬於內閣,中央行政機關受其支配。
日本國會有參、眾兩院。眾議院議員480席,任期4年;參議院議員計252席,任期6年,每3年改選半數席次。在議案及預算案審查上,眾院決議優於參院。
民主黨簡介
民主黨是日本一個大型政黨,於1998年由多個在野政黨合併而成,自2009年9月16日起成為日本的執政黨。代表(即黨魁)為鳩山由紀夫。
自民黨簡介
自民黨是在1955年由兩個保守自由主義政黨自由黨和日本民主黨合併產生,以抗衡當時廣受歡迎的日本社會黨。自民黨很快在選舉獲勝,在1955年組成日本第一個保守政府,佔得政府中大多數議席。直到1993年敗選為止,自民黨保持了長達38年的一黨獨大制。

資料來源:
中時、自由、聯合新聞網。



















2010年1月16日 星期六

新聞學 Final Paper (李宜庭組)
















1. 台灣報紙國際新聞之比較




1) 請依某一國際新聞為主,挑選台灣四大報 (蘋果、自由、聯合、中時)政治立場不同的兩家,就其新聞價值與報導角度做一比較。此新聞報導的選擇應以兩報中連續七天(最高)之報導為主。




新聞學報告會議紀錄:討論題目



20101/13 地點:大忠 時間:1000 a.m.~1400 p.m.


參與人員:

尹雅楓、莊琬甄、林虹妙、簡妤安、李馥伊、陳品舒、李宜庭



品:要不要討論國際油價、石油上漲的報導?


妤、庭:因為國際油價比較沒有明顯的立場分別,所以不太適合。


馥:只有要漲不漲的問題,沒有太大的討論空間。


馥:那是否要討論軍購案的新聞?因為要不要購買的立場很明顯。


庭:軍購案的資料比較久遠,所以我覺得用報紙去比較立場會比較明顯。


品:用電子報也可以蒐集到很多的資料,不一定要用報紙。


楓:可是之前電子報有很多的爭議,比較沒辦法比較出報紙的排版。


妤:所以我覺得還是用報紙來當作資料會比較好。


妙、雅楓:那你們覺得美國牛的新聞呢?


妙:我覺得我們選的題目應該要選比較接近我們生活的。


楓:所以我覺得美國牛的題目比較好。


妤:美國牛的新聞是屬於哪一種領域的議題啊?


楓:報紙提到馬英九說這是定為農產品貿易糾紛,衝擊面侷限在經貿領域。


妤:那你們覺得ECFA的新聞呢?這是跟大陸對岸的新聞,政治立場應該也會很明顯。



投票結果:美國牛肉進口新聞(5):國際油價上漲新聞(1)ECFA新聞(1)


比較的兩家媒體:自由時報、聯合報



總結挑選事件為:美國牛肉開放進口。因其貼近台灣社會大眾的生活範疇,幾乎難以避免接觸,也關係到美國與台灣之間表層的經濟貿易面以及深入的政治外交面,故以此做為報告之主題。選擇的報社為:自由時報與聯合報。自由時報採取較為積極的口吻來針對此事件做闡述與發表,且整體報社政治立場偏綠,而聯合報則使用較為單純的說法將事件敘述出來,報社政治立場為藍,因而選取此兩報之新聞報導做為比較的依循。



2) 新聞價值比較: 請以課本中 de Beer (2000)所提出的兩個量表 (Distance Scale, Intensity Scale),以兩報中此新聞內容為主,討論其新聞寫作及處理 方法是否合乎此兩個量表所強調的新聞價值。 在此題中,各組應以其上課筆記與課文陳述出:



a. 此量表中各項目之定義。



(1).距離量表(Distance Scale)

a. 時間(Time)

事件發生點離截稿時間越近,新聞價值越高。(The closer to the eventthe higher the news value)

b. 鄰近性(Proximity)

事件發生點與本身的軍事、政治、文化、地理等鄰近性越大,其新聞價值越高。(ditto)

c. 社會心理(Sociopsychological)

事件越接近社會心理,新聞價值越高。(ditto)

(2).強度量表 (Intensity Scale)

a. 現代社會(Status quo) -現狀:

對現狀影響改變越大,新聞價值越高。(the bigger the impact on the status quothe bigger the news value)

b. 規模(Magnitude)

波及越多人影響力就越大,新聞價值越高。

(single/pluralfor exampleone important politician versus many people dying in an accident)

c. 新奇、新鮮(Novelty)

越有人情趣味,越罕見的新聞,新聞價值越高。(human interestunusual events)




b. 就其各報對此新聞報導之内容,討論是否合乎各項量表之項目,並解釋各組判斷之理由。(請將小組討論過程個人意見及發言紀錄寫出,並整理討論後之結論)




新聞學報告會議紀錄:討論De Beer量表



20101/15 地點:北車星巴克 時間:1130 a.m.~1800


參與人員:

尹雅楓、莊琬甄、林虹妙、簡妤安、李馥伊、陳品舒、李宜庭



庭:現在來討論一下關於報導與De Beer兩量表的關係


妤:好,一一來討論吧,由距離量表開始


庭:大家認為美國牛肉新聞事件有合乎距離量表裡的時間項目嗎?


品:當時好像並非第一時間報導出來的


琬:此事件報導時間已經太久無法證實


馥:摁,在去年就已經陸陸續續被報導出來,而且炒得很熱


妤:但對於時間量表來看似乎還是有其即時性的


楓:我覺得時間量表是指該則新聞是離截稿時間最近的,而美國牛不是整篇報紙中離截稿時間最近的,所以該事件不符合距離量表裡的時間來分析


妙:所以整體而言是沒有符合的吧


大家:沒錯


(達成共識)


──────────────────────────────


品:再來是距離量表裡面的鄰近性


琬、妤:覺得有其鄰近性,因為有關到台灣政治與經濟


庭:但是,台灣與美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等並無明顯或相似關聯性


馥、楓、妙:同意宜庭說法


(達成共識)


──────────────────────────────


馥:那大家認為有符合距離量表的社會心理嗎?


品:指標為越接近大眾社會心理期新聞價值越高,我覺得此議題與社會大眾的心理是息息相關,大家的判斷為何?


琬:我也這麼認為,而且此議題包含了許多層面


妤:我也覺得有社會心理的成分在,這關係到社會大眾健康,所以是大眾很關心的新聞議題。因此,此項目很符合社會心理,有其新聞價值


楓:對,不僅是健康而已,衛生安全方面也極為重要


妙:摁,社會大眾的社會心理層面很值得大家去探討


庭:對,並且可以深入去分析,社會大眾為何反對或者為何同意的理由,對於內容有極大的幫助喔


馥:沒錯,到時候我們要更加著重在社會心理層面做討論


楓:是阿,大家有沒有發現此議題的報導中幾乎都著重在政府說的話和經濟貿易上而已?


琬:很明顯,各報都忽略了社會大眾的心聲


庭:摁,在課本第十二章中有提及到,要了解一則社會新聞最重要是要瞭解其social forcesocial force的定義是以社會力量為背景所有元素應該另外被考慮。


品:摁,大家似乎對於社會心理這項指標上都比較有意見跟想法是不


妙:感覺起來確實如此


妤:因為我們也都是台灣社會大眾的一份子,所以會有更多的想法


馥:沒錯,況且在國際新聞報導中我們所要找的是哪些是可以跟國際新聞連結到的,要去找其中的連結點


琬:而且也關係到了台灣人民吃美國牛肉的害怕心理


(達成共識)


──────────────────────────────


琬:接下來該討論強度量表了,大家開始發表看法,由現狀此項指標開始


楓:關於現狀這項指標,它的定義是說對於現況的影響改變越大,新聞價值就越高


庭:台灣目前並無狂牛症人類病例,雖然美狂牛症人類得病機率是小之又小,但是還是有機會得到,之後可能會蔓延,這樣的情況對台灣現狀的影響應該算是非常大的吧


馥:我也這麼認為,由從無人類狂牛症病例到病例出現並且蔓延,改變確實很大,而且是不好的影響改變,


妤:有點像覆水難收的意思,一旦感染後,就會有潛伏的危機存在


妙:而且是很久都除不掉的危機


品:我同意大家的看法,對於此項指標大家意見一致


(達成共識)


──────────────────────────────


妙:規模/等級方面呢,由這項指標來看,它的新聞價值會高嗎?


品、馥:先分享一下我們的想法,強度量表中規模/等級這項指標,其實是非常明顯的,大家應該不難看出來吧,因為這個議題波及到的是全台灣的人民,攸關全台灣人民的權益,如果台灣真的簽了台美協議書,那麼對台灣影響實在非常大。


琬、妤、庭、楓:認同


(達成共識)


──────────────────────────────


楓:最後一項指標是新奇/新鮮,說說看法吧


琬、妤:並不符合吧,因為這新聞在去年就陸續被報導出來


妙:是說因為時間太久了,所以已經不新鮮了嗎


琬、妤:就是這個意思


庭:它的內涵為人情趣味,罕見的新聞


品:此議題並不符合人情趣味阿


馥:沒錯,而且怎麼能說它罕見呢,很難用這個這個指標去歸類


楓:那大家的看法就是不合乎新鮮/新奇這項指標囉?


大家:是的


(達成共識)


──────────────────────────────


妤:那關於這兩項指標的討論就到這裡了嗎?


品:有人要補充什麼意見或想法的嗎?


庭:摁,新聞價值並無好壞,全是以社會價值呈現,我認為此事很符合社會價值因其攸關台灣人民,因此是一則值得深入報導。


大家:沒錯,大家看法都一致


De Beer兩量表討論到此結束)







結論:



(1).距離量表(Distance Scale)

a. 時間(Time)

不符合。並非第一時間報導出來的,去年就已陸續被報導出來,事件報導時間已經太久,所以無法證實其正確被播報的時間。

b. 鄰近性(Proximity)

不符合。台灣與美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等並無明或相似關聯性。

c. 社會心理(Sociopsychological)

符合。關係到社會大眾健康以及衛生安全方面,也關係到了台灣人民吃美國牛肉的害怕心理是大眾很關心的新聞議題,也因此新聞價值極高。



(2).強度量表 (Intensity Scale)
a. 現代社會(Status quo) -現狀:

符合。台灣目前並無狂牛症人類病例,進口後有機會得病,台灣從無人類狂牛症病例到病例出現並且蔓延,一旦感染後,就會有潛伏的危機存在,對現況的影響極大,因此新聞價值極高。

b. 規模(Magnitude)

符合。這個議題波及到的是全台灣的人民,攸關全台灣人民的權益,因此新聞價值極高。

c. 新奇、新鮮(Novelty)

不符合。此事件去年就已陸續被報導,報導時間過久,已經不新鮮了,並且不符合人情趣味或罕見的方向。




c. 以量表討論之後,




A. 比較兩報在處理同一新聞事件或議題時有何不同之處




聯合報:


妤:感覺聯合報在報導其新聞時,比較偏向於純敘述,就只是簡單的把事情帶過,沒有太多激進立場的批判字眼,比原本以為會有的過度偏向政府、偏向國民黨和過度偏激的報導還要來得溫和跟中立。



馥:聯合報一直強調VCJD都是境外感染、美國未來不會有這病例。重複再重複美國人吃的牛肉為何台灣人不吃?重點是美國要求進口給台灣的牛肉是他們自己不吃的。政府利用進口牛肉來達到台灣未來跟美國之間可能成立的軍購案,而不著重台灣人民的心聲,似乎是比較以利益為主,人民健康為輔。聯合報較以敘述的方式呈現新聞事實,並沒有偏向各個政黨,反而是以中立的立場來詮釋國家利益。



庭:況且台灣人民除了美國牛外選擇項目還有很多例如澳洲牛、日本牛、本土牛…..等等。今若進口美國牛,則擴大品項到風險項目,而消費者又無法去分辨哪些有風險哪些則無。對台灣人民健康及衛生是一大隱憂。生命無價,政府無權拿認老百姓的身體做交易。



楓:我覺得聯合報它較偏向於站在政府的角度去解釋為何要進口美國牛,以及美國對於台灣反對進口美國牛肉的看法及感覺,而較忽略在野黨對政府的指責或人民對開放美國牛的意見與反對聲浪。



品:但我覺得,基於聯合報的政治立場,原以為會是較支持政府看法亦或是贊成進口,但看完數多天的報導後,發現其實並非如此支持,反而發現他有以婉轉以及較敘述的方式反對,較無加入記者個人主觀意識形態,也許有些微簡短的同意的敘述內容,可見他還是有在替社會大眾想的,而非單純以報社本身的立場去設想。加上聯合報還有民意論壇這個版,還是有把一些大學教授的意見報導出來,感覺就比較沒有如此積極偏向政府的立場。




自由時報:


馥:自由時報主要是站在人民的立場討論新聞內容,但卻有很深的綠色政黨的影子。整體來說自由時報的新聞大部分都不贊同政府的開放政策,一直探討的內容是美國牛對人民的影響以及負作用,主觀意識很強,很明顯的就是堅持不開放。



妤:自由時報的內容和標題有很明顯的政治立場,和聯合報互相比較之下就會顯的比較偏激,自由時報也常會採訪民進黨的立委,所以報導的內容都會充滿綠色色彩,而且民進黨的形象一直以來都是比較激進的,所以自由時報的報導也會偏向激進,而就這則報導來看,民進黨反對開放進口是為了社會大眾的健康安全而把關,但是如果過度的激進反對,就會被認為是為了反對而反對,而失去了原本的意義。



庭:我覺得自由時報比較偏激,著重在與政府對抗的方向做報導,照理說應該是為了人民的權益而反對進口,但是自由時報似乎藉著維護人民立場的藉口,而施行政黨對立的反抗。從自由時報的許多內容中就不難發現,我覺得自由時報雖然站在反對的立場,或許媒體都有自己背後意識形態,也並非記者們可以選擇可以去違背的,他們可能因此犧牲掉自己的自身想法,新聞道德與新聞專業意理,但也還是已經損害人民權益了,因為媒體都要做為公眾的論壇,成為一個大社會平台,總該替社會以及人民表達意見及心聲,並非為了自己政治立場而做辯駁。




B. 以課本第十二章的內容(e.g. 新聞的定義與、概念、客觀與真實,國際新聞報導上面臨的難處)舉出其一討論在所選擇的國際新聞報導中,兩報各呈現出何種面貌。你們這組有何看法?(請勿天馬行空的抒發意見,需以課本第十二章某一當代新聞學議題的定義及討論為主)



  我們根據新聞的定義、概念和客觀與真實來討論,客觀在新聞報導中已經不再重要,因為在記者所屬的各家媒體中,背後都有其意識型態和立場,所以根據各家媒體的價值觀就會有不同立場的報導內容,而這樣的立場往往會影響到新聞報導中的客觀性,然而,報社會依據其新聞立場,認定新聞價值的態度也會不同。新聞報導中最重要的莫過於是真實性,記者在報導新聞的時候,常常會將一件事情重組或建構,所以在選擇新聞的過程中常常會忽略一些事實,其中的忽略也有可能是媒體背後的價值觀所刻意的隱瞞,因為這樣的事實落差,所以才會形成媒體中的再現真實,媒體再現不能還原事情的真相,所以只能加強報導的真實性。



  關於自由時報的報導,它的標題很明顯的就可以看出有它的政治立場,「美牛風暴 府避談究責」、「為何不究責?因為不能究! 」、「壯士斷腕 砍蘇起 息眾怒」、「馬只卸責不認錯綠營遺憾」,這樣的標題設定大多譴責政府,而記者所設定的框架也會影響大眾,容易使閱聽人的思維照著記者所設定的框架去思考,所以如果報導的新聞中,出現太多個人主觀的意見或是看法,就容易使一篇報導失去焦點,也有可能因為其政治立場而刻意忽略掉某部份的真實。自由時報的記者也常會引用民進黨立委的說辭來當報導,這樣會更加深立場的偏頗,有時候可能只是單純為了反對而反對,而忽略了背後最重要的事實。



  至於聯合報的立場,它的標題就沒有太多批判政府的字眼,「美國牛內臟進口 政府祭防衛措施」、「美牛絞肉內臟進口設三關卡」、「北市拒用美國牛內臟 今天開始宣導」、「美牛談判 外長楊進添:我方應信守承諾」、「美帶骨牛肉抵台 藥檢合格再放行」,這些標題只是簡單的敘述政府的措施和做法,其中並沒有特別激進的言論支持國民黨,但是某些部分還是可以看出支持政府。媒體背後的意識型態在這些報導中就沒有特別的明顯,而是傾向於事實的闡述,當個人主觀的意見減少時,相對的事實的敘述也可以比較完整,不會因為太過激進的字眼而失去重點。


  看完兩份報紙的立場和報導的角度,記者是散播想法和理念的媒介之一,記者在報導新聞的時候,常常在真實和價值觀中做拉扯,這種價值觀就是媒體的主觀意識和背後隱藏的商業利益,這些是和新聞的真實性互相牴觸的,所以在拉扯的過程中,記者只能盡量不帶主觀意識的理性報導。




2. 國際新聞報導與全球、國家通訊社




1) 在你們這組所選擇的新聞中,請將各報在報導此新聞時所使用的外電(全球通訊社、國家通訊社、外國媒體、本國媒體、另類媒體)或報社自己的報導依其來源作表比較




表格比較 不同的新聞來源:



















報紙或通訊社


聯合報











981102()A4 要聞 為什麼美國狂牛令人抓狂


981108()A4 要聞 :開放美牛 馬想換綠卡


981108()A4 要聞 :看緊美牛 派獸醫突襲


981231() 頭版 美責台灣單邊費約


981231() 頭版 馬擬派團赴美「補破網」


981230() 頭版 美牛絞肉內臟 禁進口


990105()A2 焦點 老每一封信 報復說改口


990114()A3 話題 美肉品協會 自家尾牙試吃


980107()A4 要聞 美牛爭議 我傾向立即與美諮商


981115()A6 生活 反毒牛遊行 嗆馬促重啟談判


981223()A11綜合 AIT美牛遊說 踢到鐵板


990115() 頭版 美國帶骨牛肉來了(聯合晚報)


990115() 焦點 美國帶骨牛肉來了(聯合晚報)













1. 立法院


2. 經濟部


3. 食管局副局長林雪蓉


4. 國安會秘書長


5. 馬政府


6. 外交部


7. 美國政府


8. 在野黨


9. 農業部


10. 世界衛生組織


11. 美國在臺協會







較偏向於報導


1. 站在政府的角度去解釋為何要進口美國牛


2. 以及美國對於台灣反對進口美國牛肉的看法及感覺







皆較忽略人民對開放美國牛的意見或反對聲浪





















報紙或通訊社


自由時報










990108 消基會:台灣公投 讓美心服口服


990106 違反台美議定書 馬定調:貿易糾紛


990106 馬只卸責不認錯 綠營遺憾


990103 為何不究責?因為不能究!


990103 美牛風暴 府避談究責


990108 美牛公投案 邁向二階段連署


990107 美牛案 美國務院:不影響軍售













1. 消基會


2. 經濟部長施顏祥


3. 中選會


4. 美國商會會長


5. 行政院


6. 吳敦義


7. 馬政府


8. 在野黨


9. 立法院







較偏向於報導


1. 討論公投的議題


2. 對政府作法的指責和評論






皆較忽略人民對開放美國牛的意見或反對聲浪

























報紙或通訊社


中央社外電








990105 美深感失望 「美台經貿更具挑戰」


990106 修法禁美牛 美國務院表示高度遺憾


990105 美牛議題 總統:未有影響台美其他關係跡象


990105 總統:速執行帶骨美牛進口 修補台美關係


990105 修法阻美牛 民進黨:人民的勝利


990105 進口商:美要求暫停對台輸出帶骨牛肉


981231 修法反美牛 美智庫:純政治操作


981230 修法阻美牛 美指片面毀約將傷害台國際形象













1. 美國政府


2. 馬政府


3. 在野黨


4. 立法院


5. 農業部


6. 聯邦貿易代表署(USTR)副代表馬蘭提斯


7.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







較偏向於報導


1. 牛肉的安全衛生品質問題


2. 台美經貿的合作關係






皆較忽略人民對開放美國牛的意見或反對聲浪






2) 以你自己的生活經驗/角度/認知/認同,與組員們一起討論在閱讀這些新聞時,有哪些部份是你覺得以其生活經驗這些新聞應該報導但卻沒有報導的?或是你覺得這些報導缺乏哪些角度?(每項部份在討論時請舉出實例,切勿天馬行空的只寫出無法實證的形容詞)




  這些新聞報導大部分都是站在政府利益角度方面來看,對於人民身心健康的方面並不是很注重。舉例來說:像是一些國民須知的健康衛生知識,新聞報導並沒有很清楚的告訴我們到底應該如何選擇健康合格標準的美國牛肉,以及美國牛帶來的影響。人民應該如何去預防?這些報導只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強調馬政府的過錯,指責開放的問題,卻沒有將人民想要知道的部份做一個合理的解釋。


  新聞內容很容易因為主筆者當下的情緒而產生不同的主觀意識,但是人民想看的報導不是一個記者的想法和觀點,而是這些新聞報導背後的事實真相和結果。例如:新聞記者的個人特稿。特稿的主觀意識常常會讓看報民眾的思想遭到扭曲,想法會因為記者的描述而被洗腦,而民眾去看報紙並不是單純想要聽記者的個人意見。


  新聞報導的過程和結果是人民想要知道的,但是電視台卻會為了衝收視率而去追一些讓人民看了只想要轉台的新聞。像是最近一直在討論的立法院三讀案,議題是關於美國牛是否要開放的問題。人民想看的是立委為了國家人民的健康而提出的有利法案,並且認真、有效率的討論過程。但是每次打開電視看到的卻是立委們互嗆、大打出手的畫面。而這樣的新聞報導,不但沒有讓人民知道討論的結果,反而讓觀眾看了直搖頭。




3) 以課本第三章對通訊社的角色討論(可選擇國家or全球通訊社),試想如果是你們的小組,你會如何策劃報導這個新聞?與此兩報報導此新聞的方法或角度會有何不同?自己覺得會有何勝出或獨特之處?(請先寫出小組的定位,再寫出策劃)




  我們是站在反對美國牛肉開放進口的立場,以及我們選擇以國家通訊社(像是中央社、法新社、美聯社等)的立場討論,因為其通訊社在報導新聞的層次、編排以及敘述上較為官方,會較符合我們的方向定位。


  至於我們小組策劃這則新聞,大致上會先提出反對的理由,以最中立且陳述現實社會環境情況的方面下手,並簡述藍綠之立場,再補充一些關於牛肉的衛生相關知識。




  決議進口美國牛 把國民健康擺在哪?


  數月來美國牛肉是否要進口持續的影響著台灣人民與政府的衝突關係。馬政府是否打算一意孤行,連自家藍營立委勸告都不聽?民進黨籲台灣人民以民主的強大聲音及堅決立場,要求馬政府不得輸入美牛高風險部位,這是民主台灣人民的共識與意願表達。希望美國政府了解並尊重其意願。


  美台商會會長韓儒伯指出,過去台灣凡事以美國馬首是瞻、以台美關係為重,但這種關係現在正在變化。台灣即將與中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而美方卻越來越無法維持可靠而持續的對台安全承諾,破壞了台灣對美國決心的信任。


  而對於實用的衛生問題上,感染狂牛症的牛隻,必須等到兩三歲大時,才可能會開始出現症狀,然而牛隻們卻沒機會長到這麼大,大部分在症狀出現前就被人宰殺供人類食用了。


  註:VCJD(新庫賈氏症或人類海綿狀腦症)潛伏期為七年以上。VCJD的患者在剛開始時會出現一些精神科方面的症狀,如憂鬱、焦慮、及幻覺。慢慢地會出現走路不穩、行動困難、以及出現一些 無法自主的肢體動作,最後終致智力衰退,完全臥床,多數患者在發病後一年內死於感染性疾病。但若有做好正確衛生監督及嚴格把關,感染機率是微乎其微的。


  政府努力消除民眾對美國牛的疑慮,美牛進口商也同樣要試水溫,初步計畫在月底以直銷或是預約的方式銷售,希望可以重拾台灣對美國牛的信心。


  美國牛修正法已於1月5日正式通過,朝野達成協議,明文禁止美國牛絞肉、內臟、脊隨等六項高風險部位進口。




  角度不同在於雖然我們是持反對立場,但不會針對某一個特定關係,像是牽連到軍購案、台灣與美國的TIFA或是台美合作關係等,我們只是單純的寫出進口所可能造成的風險及衛生問題及政府的反應會造成怎樣的民意,無關其餘可能會被牽連進來的政治或經濟問題,在現今報導中很多記者都慣於把個人的主觀意識寫入報導裡,因為新聞報導並不是個人論壇而是社會大眾所閱聽的新聞報導,所需的只是陳述事實。至於勝出之處是在於對狂牛症我們能稍稍讓人民有些微認知再評斷,而非一味的為反對而反對。




分工表:


組長:


李宜庭 工作內容:提出意見、負責統整課本內容並套在此報告上



組員:


陳品舒 工作內容:提出意見、編輯策劃新聞稿


莊琬甄 工作內容:提出意見、編輯策劃新聞稿


簡妤安 工作內容:提出意見、打會議紀錄、蒐集新聞資料


李馥伊 工作內容:提供意見、收集資料(自由時報報紙及網路新聞)


尹雅楓 工作內容:提供意見、收集資料(聯合報報紙及網路)


林虹妙 工作內容:提供意見、排版製成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