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服貿 印刷業影響大解密
2013年06月20日台灣與大陸簽訂海峽兩岸服務貿業協議,在25號後朝野協商決議在立法院逐條審查表決。隔年3月17日國民立委張慶忠30秒宣布服務貿易協定通過審查,引發各界人士不滿,也引起了318太陽花學運,更激起台灣大眾對於服貿的關切,開始思考服貿所引發的的兩岸問題。而大陸共產體制的思想控制以及長期對台灣仍抱有統一的企圖心下,服貿開放的其中三項產業印刷產業、電信、廣告,尤其印刷產業更是衝擊台灣目前言論自由、出版自由。而究竟服務貿易協議對於台灣的印刷產業是否真有提昇台灣印刷的品質與國際競爭力?我們針對兩岸簽訂的內容以及文化部與經濟部所提出的益處來採訪乾隆國際印刷有限公司溫兆華老闆的看法。
就目前大陸對於印刷、出版的限制,如果可以到大陸獨資或合資印刷產業且佔有主導權,印刷業者溫兆華老闆表示不會投資大陸市場。由於大陸對言論與思想的控制印刷任何東西都需要審查,而且到大陸設廠需要很多資金,只有大型印刷業才能到大陸設廠投資。而在大陸設廠地點跟員工也是個很難的問題,畢竟國情跟風俗不同,要適應大陸的市場環境,非常困難。
但其他同業業者也有其他看法,根據中國印刷學會王祿旺理事長以及興台彩色印刷股份有限公司陳政雄總經理在服貿第十四場公聽會表示,其實不需要害怕大陸印刷市場的競爭反而可以開拓台灣的印刷產業。尤其在於台灣包裝技術和目前海外市場是可以獲得相當的大的利潤。但是還是需要政府的補助措施和協助。就上述論點服貿的簽屬可以為台灣印刷產業帶來更大的市場,但是只局限於資金充裕的大型印刷公司,對於台灣的中小企業反而是不利的。這些產業補助措施以及輔助中小企業的配套措施的方案是政府面臨的重要的問題之一。
而另一項受到關注的問題就是印刷產業夾帶著出版自由的問題,對於和一個控制思想、言論、限制出版且對於台灣有主權紛爭的國家。 許多出版業者,著作家表示即使印刷業僅開放50%以下的陸資,但以兩岸的政治情勢,很難不排除對出版自由、言論自由所造成的威脅性,卻又看不到政府的因應措施而引發各界人士許多反對的聲浪。
兩岸服貿協議或許可以帶動台灣目前低迷的經濟市場,但無可避免的也引發許多台灣中小企業的衝擊以及兩岸政治文化的問題。而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政府除了必須解決這些問題外,台灣人民也必須開始慎重思考該如何面對未來兩岸關係的變化。
記者陳怡宣 莊閔茜採訪報導
![]() |
黑白交匯-330太陽花遊行中,黑衫軍與白色聯盟在忠孝西路交匯,無發生衝突。
(莊閔茜於2014.03.30拍攝)
|
![]() |
水洩不通-330遊行中,中正一分局旁的青島西路全被黑衫軍佔領。
(莊閔茜於2014.03.30拍攝)
|
========================================
服貿衝擊廣告業 正方V.S反方
服貿協議是最近在台灣持續爭論不休的議題,不管是要支持或反對又或者是中立,都有各自的想法和原因。服貿協議衝擊各大行業,以下先針對服貿對廣告業的影響做出簡單的整理。
持正面態度:
l 台灣國內市場小,雖有競爭力但仍有限,開放中資來台,有助於台掌握中國商機,藉由中國邁入國際化,還可以增加台灣的就業機會。
l 中資來台投資,會對台灣企業業主造成壓力,導致台灣老闆必須以更高的薪水來拉攏人才,這對於領薪者而言是好的影響。也可以使優秀人才不流失到國外。
l 台灣廣告業已具備專業的素質,然而中國所競爭的廣告業者多是外商,這些外商早已是台灣的競爭對象,所以開放不構成太大的影響。台灣的業者還可藉此爭取大陸2~6級城市的廣告業務機會。
持反對態度:
l 中資可以利用資金來控制台灣廣告的言論自由,而媒體主要收入是廣告業務,相對也會影響到新聞自由。
l 台灣的言論自由、創作自由比中國開放許多。兩岸的創作思維差異大,如果台灣的創意思想不被對岸的公司所接受,會使台灣的廣告公司受到極大的限制。
l 台灣大多數為中小型企業,如果開放中國來台設立廣告公司,有可能會危害到台灣本土中小型企業,台灣也可能面臨到文化邊緣化,許多廣告會用簡體呈現。
針對上述整理出來的服貿正反言論,服貿協議對於台灣廣告業各有利弊。
正方認為中國給了一個非常讓利的協議,倘若台灣因為中資注入而讓台灣的廣告業有較大的市場,就能夠雇用這些優秀廣告創意人,整個產業才會活絡也讓廣告業爆肝工作薪資低廉的情況降低。至於人人害怕的中國扼殺台灣的言論自由則無需擔憂,因為過去國民黨掌控所有的媒體、企業,依舊無法阻擋公民推動民主化,應該要將目光放在產業競爭力才能擋住中國的來襲。
反方認為一旦大陸以獨資或合資的方式注入台灣,台灣廣告企業本身的競爭力會大大的降低,不只是資金的問題,更多的是創作方面,台灣原本的廣告人才會因為不符合政策走向而被淘汰,因此在增加就業機會的同時,會有一批人才會先被換下來。
台灣政府希望藉由大陸國際化,希望利用大陸做為國際化的舞台,但簽訂服貿後真的能保證讓台灣國際化嗎?還是只是中國化?這樣政府簽訂服貿的用意不就沒用了嗎?
在廣告創作自由方面,一旦服貿實施後,台灣就再也看不到現在這樣多樣化的廣告,當然這對廣告觀看者也有著衝擊。這樣的衝擊台灣人會願意接受嗎?還是只是引起更大的反彈呢?
這些問題不管是正反方或中立者都各有各的說法,各方的說法沒有絕對的對錯,只是現在大家只希望政府好好正視這些觀點,並按照既定的事實去做修改或訂立政策,而不是在遊行那段期間隔了那們久才做出回應。
只要將缺失的部分藉由公民的力量使得政府修正,或許可以創造雙贏局面。雖然台灣跟對岸有著敏感的政治問題,但也不要過度將政治因素放到經濟的協議當中,這樣或許有失判斷服貿協議的利弊。
記者范慈心 廖小蕎整理報導
![]() |
此為太陽花學運,學生們為了向政府訴服貿逐條審查而靜坐在此。
(廖小蕎於2014.4.14拍攝)
|
![]() |
白狼張安樂即將來現場支持服貿並規勸學生們回到正常生活,
學生們則扮演小紅帽暗喻他們不怕白狼張安樂。(廖小蕎於2014.4.14拍攝)
|
========================================
服貿電信開放『利大於幣』?專家否定!
太陽花學運反服貿黑箱運動從4月7日退出立法院至今逾兩個多月,服貿簽定與否、程序是否有瑕疵,簽約內容是否再做調整等問題仍處在停滯不前的階段,其中服貿預計開放第二類電信與電腦服務,遭到近700位學者專家連署反對,不乏許多擁有相關專業知識的資訊工程專家,在擔憂國安、資安的考量下,公開表達反對立場。不僅有資工專家對此提出質疑外,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系教授劉長裕就其長久接觸兩岸經貿發展的經驗表示,一旦該協定開放,除了需擔憂國家、資訊安全等問題,台灣電信業者更是首當其衝,保守估計5到10年內,台灣電信市場將有5成被陸資掌控。
美華為風波為例 國安機密恐不保
劉長裕教授表示,中國疑似透過通信設備竊取他國資料的前科不少,事實上,2012年美國政府於指控華為、中興兩家中國通信設備商涉嫌間諜活動,以及2013年2月又有4家美國公司同時投訴華為和中興,侵犯公司專利權等國際案件就是相當好的借鏡。且以中國對台統戰的立場來看,竊取台灣經濟發展資料、產業內外銷情況等國家經濟脈動、國防建設及國家安全資料並非不可能。
即使第一類電信服務中的機房與ICP庫存、相關技術交換,並沒有對陸開放。但只要第二類電信服務逐漸被陸資蠶食,將會有地方包圍中央的可能,更何況所開放的第二類電信服務3項特殊業務──用戶租用專屬線路傳遞、存取、交換數據。
其中,開放交換數據當中,「數據交換通信服務」的公司,不僅是提供國人信用卡、簽帳卡、紅利集點卡、電子給付等虛擬電子交易服務外,就連信用卡刷卡、銀行自動櫃員機提存款、各銀行分行的匯兌業務、證券交易都包含在內,與民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一旦大陸獲取相關資料,甚至能了解台灣市場供需現象,並針對需求市場製作相關物品,銷售於台,更會對國家安全造成莫大的影響。
另外,政府雖禁止陸方人士進入我國電信機房,卻在電腦及相關條例的部分開放陸方進入同樣有高度敏感性的電腦機房,儘管NCC稱「電信機房不等同於電腦機房,不涉及資料庫系統等敏感度較高資料」,但對此,劉長裕教授仍抱持懷疑態度,且電信機房仍有諸多高敏感度資料,令人擔憂此舉等同於將資訊直接暴露於陸方,恐危及資訊及國家安全。
中國喜限制傳播媒體內容 國人接受發佈資訊恐受限
同時,劉長裕教授也提到,陸資進駐,確實可提供台灣消費者更多元、多方的選擇,且在市場、金錢的考量下,若陸資電信業者祭出多項優惠,給予消費者好處,在品質、服務態度相同的情況下,難保消費者不會選擇陸資電信產業使用。
但以大陸長期對於傳播媒體限制來看,倘若由陸資企業控制用戶租用專屬線路的傳遞、存取。恐會有大陸政府干擾國人接受、發佈對其不利發言、訊息發生的可能,影響國人權益。
瓜分市場 台電信業者首當其衝
至於政府對外解釋,開放服貿可進一步放寬第二類電信3項特殊業務,可經營國際間業務,使服務更自由化與國際化,增進消費者利益的說法。劉長裕教授表示,對於消費者的具體好處,莫過於在選擇電信產業時,有多方比較、選擇的權利外。台灣電信業僅透過對陸開放電信服務,即想讓服務更自由化、國際化,並無太大的作用。
一旦第二類電信服務正式對陸開放,雖然初期,大陸的服務流程、系統,可能遠不及台灣現有電信業者如此全面、人性化、流程式的管理方式。但隨著陸資投入的時間、金額的增長,將漸漸瓜分台灣業者的市場,更可能會收購基地台,倘若沒有完整的配套措施,恐怕未來將出現台灣電信業者依附陸資基地台的窘況發生。未來5至10年內,台灣通信產業將會有近5成左右,被陸資所掌控。
電信事業開放有多廣?何謂3項特殊服務?
服貿協議讓陸資得已進駐與大眾密切相關的電信業,陸資可以向第一類電信業者承租實體線路的第二類電信事業來經營,並開放了三項特殊服務,分別是轉存網路服務、存取網路服務和數據交換通訊服務。轉存網路服務和存取網路服務,代表陸資可以租用專線或電路到用戶處,提供傳送或儲存的服務(如,XX寬頻);而數據交換通訊服務,則是讓電信業者設置網路設備,提供用戶數據資料的通訊服務。
另外,服貿協議中電信業開放,限制陸資持有台灣第二類電信事業特殊業務股份不超過五成,但對於跨境特殊服務、境外消費均無限制。並允許中國服務提供者在台灣以獨資、合資、合夥及設立分公司等行事設立商業據點。
開放前提:詳列陸資限額 建立完善防火牆
最後,劉長裕教授也提到,若真無法避免服貿第二類電信服務協議實施,政府在基於保護國內電信產業發展的原則下,應有效控管陸資與台灣電信業者相互合作的數量、範疇,才能避免台灣電信業者在利益誘惑下,大量選擇與陸資合作、發展,使台灣電信產業面臨逐漸被陸資蠶食鯨吞的情況發生。且為避免國人所擔憂的資安、國安資料洩漏的問題發生,政府需更應建立堅固的防火牆、應對機制,以完善保護國家相關安全資料。
![]() |
各行各業抗議民眾在立法院前街道靜坐。(歐宇祥於2014.03.20拍攝) |
![]() |
在冬日,靜坐民眾仍手持太陽花,表達訴求。(歐宇祥於2014.03.20拍攝)
|
![]() |
330靜坐當日,許多爸媽選擇帶著孩子一同響應。 (洪毓琪於2014.03.30拍攝)
|
1.誰創造這則訊息?
當前政府為了提升台灣困頓的經濟而和大陸簽屬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但是台灣人民大多數認為協議當中有很多的問題而反對,所以藉此帶大家了解其中的產業益處與衝擊。
引用資料:
印刷組:第14場公聽會、乾隆國際印刷有限公司、文化部、自由時報服貿專刊。
電信組:分別查詢NCC相關對外聲明稿、自由時報、頻果日報、聯合報相關報導資料。
廣告組:第13場公聽會、自由時報服貿專刊。
2.如何吸引讀者?
這次的議題是有關兩岸服貿協議對印刷、廣告、電信,有關言論自由與國家安全。貼近台灣讀者的生活,以及當前兩岸的關係會造成的變化。也藉由統整正反方意見讓看的人簡單明瞭服貿對廣告業還有印刷、電信業的利與弊,並且刺激自己對於服貿的思考,不再抱持沒有想法。
3.不是每個人的想法都和你相同
每個人的想每個人的想法不盡相同,在看到那些與自己相反意見時,得先設身處地去想一想他所處的環境或是去思考為什麼他的想法是如此,是為了社會還是為了經濟。
我們知道這個議題,但是我們並不是此行業的人士不夠了解,只能去尋找更多的意見 數據,再統整出來讓讀者看到多方的意見起去思考自己的想法是甚麼並釐清自己想法。
4.這則報導代表哪種生活價值?有遺漏了什麼訊息嗎?
藉此報導可以有更多人一起關切這個與社會大眾有極大關聯的議題,兩岸經濟與兩岸政治。因為過去的歷史,彼此關係特殊也與台灣生活切切相關,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對於台灣人民未來生活、經濟、環境有很大的影響,而台灣人民未來要的走向如何,我們必須告訴讀者關於這些的訊息,當然我們無法了解全部台灣人的想法,但我們會盡可能把最有證據的例子主體性經驗告訴讀者。
5.為什麼要寫這則報導?
服貿協議是個複雜的國與國之間的協議,當中摻雜著經濟、政治、自由等元素在裏頭,因此到目前為止還是有不占少數的台灣人民不了解服貿,也因為不夠瞭解服貿,所以抱持著無所謂的心態。但服貿有可能影響著台灣未來的走向,還能不去了解它嗎?為了讓那些不夠了解或是不想了解服貿的台灣人民簡單理解服貿是什麼、服貿對台灣會造成哪些影響,我們有必要對此議題做一個報導來讓民眾理解,台灣是大家的不能對台灣的未來不聞不問。
會議記錄
日期:5/31
地點:LINE
討論事項:服貿協議報告的內容、方向、方式。
結果以和新聞系最有相關的言論自由為主軸,分別深入分析、採訪三項服貿開放的產業,印刷業、電信業、廣告業,並以抽籤方式分成三組作個別採訪和報導。
分組結果—
印刷業:陳怡宣 莊閔茜
電信業:歐宇祥 洪毓琪
廣告業:廖小蕎 范慈心
印刷組:
陳怡宣 莊閔茜
日期:6/15 6/16
地點:LINE&北車咖啡店
討論事項:採訪人約的時間地點和採訪問題,研究服貿對台灣印刷業者影響以及對台出版自由和言論自由的影響。
結果:6/17下午兩點乾隆國際印刷有限公司 (內湖)
採訪問題:
Q1.文化部說,將中資引進台灣可提升台灣印刷的品質與國際競爭力,你認為這樣子是正確的嗎?
Q2.就目前大陸對於印刷、出版的限制,如果可以到大陸獨資或合資印刷產業且佔有主導權,你會投資大陸市場嗎?
Q3.就目前陸資可以在台灣以50%以下對印刷產業投資,你認為對台灣印刷是場或言論自由有什麼影響?
Q4.依你對服貿的了解,覺得服貿對本公司或整體印刷業有什麼影響嗎?
當日將新聞稿打出。
電信組:
歐宇祥 洪毓琪
Line上對話:
6/9 (一):
粗略討論採訪人選:電信業者、手機場,皆否決。
粗略討論採訪人選:電信業者、手機場,皆否決。
決定先各自整理書面資料 (分別查詢NCC相關對外聲明稿、自由時報、蘋果日報、聯合報相關報導資料、統整服貿電信業開放常見疑問。
6/15 (日):
決定切入點:針對業者、消費者影響。
決定切入點:針對業者、消費者影響。
決定採訪人選:新聞系 劉長裕教授、資傳系蔡敦仁、周立平教授。
決定採訪方式:電話(新聞系教授),E-mail(資傳系教授)。
決定採訪問題:各五題、共十題問答
6/16 (一):與劉長裕 教授電話訪問 (當日下午四點三十分)
資傳系教授沒回應,決定再次聯絡,仍未有回應。
6/17 (二):決定工作分配:兩人都寫新聞稿,在統整。
6/18 (三):依據採訪內容、整理資料正式撰寫新聞稿。
廣告組:
范慈心 廖小蕎
2014.6.16 (一)
主題:服貿協議對廣告業的影響
提出問題:
1. 服貿協議對於廣告創作自由有什麼樣的衝擊?
2. 中資進入台灣的廣告業,有人認為可以增加就業機會,也有人認為中國會利用資金控制台
灣的內部企業運作,你的看法是?
3. 中國以獨資、合資的方式入駐台灣,這樣對台灣廣告業的競爭力會有什麼影響?
討論結果:
經由參考公聽會及自由時報專刊的資料後,服貿協議對於廣告業各有利弊,只要將缺失的部分藉由公民的力量使得政府修正,或許可以創造雙贏局面。雖然台灣跟對岸有著敏感的政治問題,但也不要過度將政治因素放到經濟的協議當中,這樣或許有失判斷服貿協議的利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