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0日 星期五

新聞學期末報告 (鄭佩雯、林念慈、陳俞靜、駱瑩倫、梁琍、黃思瑜)

戰出台灣 迎接太陽曙光

日前在台灣鬧得沸沸揚揚,引起各國為之關注的「太陽花學運」,雖然暫時已經告了一段落,但是這盛大的民主抗爭運動卻深深扎根在大家心中。自民國103318日攻進立法院─捍衛台灣民主始,至410日退出議場─轉守為攻出關播種止,為期二十四天的歷程。


黑色島國青年陣線
(黑島青)
白色正義社會聯盟
訴求
反對獨裁毀憲、拒絕國會背書、停止趕場公聽、莫做毀憲幫兇
呼籲佔據立法院的學生退出立法院
標語
佔領立院、奪回未來,青年反服貿行動
反反服貿
代表花
太陽花
康乃馨


結盟
公民正義聯盟、臺灣勞工福利聯盟、中國國民黨全國青年工作總會、公民正義聯盟與台灣向上青年陣線


活動
318太陽花學運
330反服貿遊行
329發起「反反服貿」活動
413中正紀念堂自由廣場「白色力量台灣前進之夜」聲援警察活動
太陽花學運由清大研究生陳為廷、林飛帆帶領上百名學生,攻下立法院,在院外四周也聚集了為數眾多的學生靜坐,試圖以「公民不服從」來捍衛台灣,拒絕黑箱服貿。為了展現對學生的支持,台大社會系副教授范雲等人為靜坐學生們發起「街頭民主教室」活動。以「不罷課」為宗旨,從320日開始,每天都於青島東路上由不同教授為三一八學運靜坐的學生們在街頭開課,使大眾更深入了解服貿議題和相關影響,也更明白自身的訴求的目的。在323日晚間,學運激進派學生由清大研究生魏揚為首闖進行政院,與警方發生嚴重衝突,也在24日由警力驅離。此行動不僅讓社會大眾吃驚,也使台灣民眾對學運反思:這次事件究竟是對與錯?

因黑色島國青年陣線的行動,除了擾亂立法院與行政院的秩序,也消耗許多警力,另一派主張反反服貿的白色正義社會聯盟打著「退出國會」的訴求,抗議學生不能代表全台灣兩千三百萬人聲音,期望其能藉由合法體制內管道表達訴求的群眾,由網路等媒體串聯,徵求更多人支持,而非佔據立院使國會癱瘓。並於329日當日在台北車站發放文宣,該活動的發起即為了表達沉默大眾的聲音,希望靜坐群眾盡早退還立法院。
立法院外景象。
立法院周邊人潮聚集。

近期我們針對「太陽花學運」隨機取樣,發放問卷,結果顯示支持三一八學運的人僅45,反對者占39,而中立者則是占了17%,差距不大。交叉對比的結果,學生普遍支持學運,但大部分的上班族卻持中立或反對意見,因黑色島國青年陣線主要組成分子以學生為主,與之對立的白色正義社會聯盟則以上班族為多數。數據表示有79%的人民有參與學運,其中參加原因以想去了解(35%)及反黑箱作業(30%)為主。

學生手持太陽花,象徵台灣民主黑暗的一絲曙光
(圖片來源:http://blog.speedbug.tw/2014/03/sunflower-student-movement.html)
由於政府的不妥協,330日由佔領立法院的抗議學生與公民團體號召支持群眾前往凱達格蘭大道與周圍地區表達訴求活動,以保持和平與非暴力的立場希望政府聽見他們的聲音。活動當日群眾穿著黑色服裝,手持太
陽花,黑衣象徵台灣民主黑暗,而太陽花代表一絲曙光。晚間並由滅火器樂團演唱學運主題曲《島嶼天光》,凝聚向心力,激勵人心。當天人數高達十萬人,實屬台灣遊行人數最多的一次。直至46日,立法院長王金平現身立法院與學生們碰面,並承諾針對服貿會先立法,再審查,對學運學生釋出善意,呼籲學生回家。但國民黨黨團對於王金平提出的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立法之前不協商服貿之事,表示錯愕,不願幫王金平背書。學生代表林飛帆表示接受王金平院長所釋出之善意,退出立法院一事,因靜坐人數眾多,需要各方討論。410日晚間六點學生退出議場。陳為廷強調,退場「只是一個逗號,不是句號。」以太陽花學運的精神理念,去實踐在台灣每一個值得被注意的議題上,「出關播種」種下滿地太陽花。
這次三一八學運之所以成功,是因為黑色島國青年陣線這個社群由學生組成,並且長期關注此議題,加上網路普及,不但在台灣,更獲得國際媒體的關注,甚至還於白宮發表聯署書。學生的自組能力也在這次學運發揮的淋漓盡致,它並不是一個人獨自掌權,而是由群眾自起的責任制度,為民主抗爭展開歷史上新的一頁。

不管是反對服貿的黑衫軍還是支持服貿的白衫軍,大家為了台灣及後代子子孫孫站出來說話,利用言論自由爭取權利,勇敢走上街頭以示決心,三一八學運落幕後,遍地開花,核四支持與否再次成為大家的焦點。核四的議題從以前開始就有不少人重視,但是又被後面的議題蓋住了這些人發言的聲音,直到今年的三一八學運召集了大家的心。

日前我們針對「是否支持核四運作」進行調查,發現有66%人民,反對核四運作,34%人民持支持意見,可見反對核四運作的聲音較大。其中又以擔心核廢料的處理問題(32%)、害怕政府把關不嚴謹(22%)及擔心核電廠爆炸、影響身體健康(19%)為反對核四運轉人民對核四不信任的主要原因。福島核災之後更多的台灣民眾正視到核能發電所帶來的影響與傷害,開始對開發核電投下不信任票,甚至是簇擁著廢核。

我們實際訪問到定居於核 電廠附近的居民,其中一位定居於金山已久的居民表示:「如果真的開始運作後,核能發電的汙染、核廢料的處理及其他問題就不是一下子就可以解決的,不管是對人體或環境的影響都很大」核廢料的問題深深影響了台灣人民對於核電廠的看法,它所帶來的輻射危害,將延續數百年至數十萬年,造成世代與環境的不正義。可是核廢料問題卻是台電,甚至是政府所規避的,不管是高階核廢料或者是低階核廢料,他們都選擇以避而不談的方式去面對人民的謾罵。

在訪問的過程中,有一位居民說:「核四廠已經建好了沒錯,但人民對於核四的問題還是太多,人民心中的疑慮也都還在,覺得當務之急,就是要讓大家都對核能發電有了解,而不是都不清楚,難怪有人會抗議。」另一位支持核四的先生說:「政策要有一貫性,今天政府不能一下說要運轉,一下又說不要,錢都花下去了,難道要付諸流水嗎?」政府總說已經辦了多少場公聽會,可是政府真的知道人民所想的是什麼了嗎?

其他有17%的人鑑於目前無替代能源的原因所以支持核四的運作,他們覺得如果沒有其他替代能源,那也只能繼續使用核四了,主要是怕電價上漲,所以支持,當然對其他因素也會感到憂心。

(圖片來源:圖為全世界所有核能國家的發電比例。引用自http://www.facebook.com/l.php?u=http%3A%2F%2Fwww.eia.doe.gov%2Fcountries%2F&h=pAQE3Aykp)

近幾年廢核的議題不僅僅存在於台灣,在世界各國同樣也引起軒然大波。其中致力於追求環保的瑞典,受到美國三哩島事件的影響,於1980年舉辦廢核公投,預計以30年的時間讓再生能源取代核能,但實際上卻還有10部核能機組持續運轉中,供應瑞典約40%的電力。相同的,其他預定廢核的國家例如德國、比利時、瑞士,到目前為止仍然持續在使用核電。


核四議題持續討論中,本來對核電就缺乏信心的人們,再經過各地方核電災害後更是憂心忡忡,對於核電廠都退避三舍,唯恐遭到傷害,可見政府倡導的核四並沒有走進大家的心中,支持與反對兩隊人馬僵持不下,要讓大家信服,看來還有一大段路要走。



1.      Who creative this message? (資料來源)
取材自各家新聞,主要從自由時報、聯合報、蘋果日報將太陽花學運及反反服貿行動的主軸歸納出來,並收集網路上黑色島國青年陣線及白色正義社會聯盟相關資料加以彙整。另外更發放問卷作成相關數據資料,使文章有內容性。而關於核四的部分,除了事前上網蒐集相關資料,了解民眾普遍思想,包含支持核四運作及反對核四運作者的看法,加以形成問卷。更深入參觀並採訪詢問核二廠(核能發電北區展示館)的相關人員,以及走訪金山、萬里一帶的居民。
2.      What creative techniques are used to attract my attention? (在訊息上有甚麼創意技巧)利用時間軸呈現,讓人一目了然。以及引用圖表,試圖讓閱讀大眾更明白報導內容。還有,針對此次活動的後續效應,挑選了核四這個大家關注的議題,做深入的採訪及報導。

3.      How might different people understand this message differently from me? (身為記者,立場和我不同時)記者的責任是報導事情的真相,讓大眾透過我們的報導,更能去了解事實。因此,對於這樣的事件,也許記者自身都有點個人的意見及想法,但是我們帶給讀者的東西,是要完全立場懸置的,我們寫的是報導,不是個人意見的抒發。記者要帶給讀者的是事情完全的經過,還有經過求證過的真相。所以,我們實地走訪,試圖去了解事件的全貌,並且也對學運後續效應,進行持續追蹤報導。

4.      What lifestylesvalues and points of view are represented inor omitted fromthis message? (你自己的報導的新聞,有哪些生活型態、價值、觀點?而缺少了哪些訊息)
因為學運至今已暫時落幕,因此報導簡單帶過,而政府迂迴的回應方式較沒有去提及,以反服貿(黑色島國青年陣線)及反反服貿(白色正義社會聯盟)對比的方式下去進行報導。服貿雖然是這次的主軸,但在報導中卻少被去爭議,因其太複雜而選擇以另一種方式去呈現報導。核四則是以問卷及居民想法為主軸,而少用政府的看法,因無法採訪到政府或官方說法,而避免使用之。
5.      Why is this message being sent?(為什麼要成為新聞)

「戰出台灣 迎接太陽曙光」寫出太陽花學運不斐的一頁,而其影響也極具不凡,除了站上國際,更是讓太陽花學運不是畫下句點,而是遍地開花,│臥地生根。其中核能發電的問題也不僅一次被提出討論,它跟太陽花學運擁有相似的理念,就是替台灣的下一代而謀求福利。且此議題也將民眾意見劃分為兩等分,支持與反對,也是普遍大眾都知道且持續關心的議題。
新聞價值

V
 
    Time:雖然是318號的學運活動,但是有後續效應的報導。

V
 
 

    Proximity:事情發生的地點在台灣,而且遍及全民。

V
 
 

    Sociopsychological:符合社會心理,因為大家心裡對於服貿協議的通過有疑問,所以有了這次的學運活動。


V
 
    Status quo:這次活動集結上萬學生及民眾靜坐、遊行,完全改變目前現狀。

V
 
  
    Magnitude:集結上萬學生及民眾,並且佔據國會開會地點。


V
 
    Novelty:藉由社群網路力量,能夠集結上萬人一同應援此活動。

《第一次開會紀錄》
日期:103.05.27
地點:曉峰圖書館
參與人數:6(黃思瑜、林念慈、梁琍、駱瑩倫、陳俞靜、鄭佩雯)
開會主題:分工作報告
主席:鄭佩雯
紀錄:林念慈
內容:
陳俞靜:聽說作業內容是要做完全的深入報導,遍地開花(割闌尾、反核四、公投聯盟)什麼都要,從頭到尾正反面也要上千字
鄭佩雯:那就開始分工吧
林念慈:遍地開花後的範圍太大,不如我們就選服貿後遍地開花的一個主題來寫
黃思瑜:我覺得可以用反核四或公投聯盟選一個來寫
駱瑩倫:那選核四如何,他們之後還有反核四大遊行
梁琍:我們可以問他們反核的原因和支持核四的正反比較
鄭佩雯:所以最終我們就選服貿和核四這兩個議題來寫,那我們就來分工,我、黃思瑜、駱瑩倫、梁琍負責服貿那部分,陳俞靜、林念慈則負責核四那塊,有異議嗎?
全體:沒有
結論:
全體討論預定計畫:
〈服貿〉
1.學運、挺服貿(白色聯盟)活動、訴求整理
2.北車採訪,分三個時間表做數據分析
3.經濟部採訪、訪問大學教授
4.立法院、行政院現場情形
5.黑衣人上凱道
〈核四〉
1.訪問核一、二+當地居民
2.比較車諾比、日本核電災害
3.全球電力數據比較、台灣電力分析

《第二次開會紀錄》
地點:曉峰圖書館
參與人數:6(黃思瑜、林念慈、梁琍、駱瑩倫、陳俞靜、鄭佩雯)
開會時間:10363
開會主題:問卷內容
主席:鄭佩雯
紀錄:林念慈
內容:
林念慈:我在想要不要做個問卷來發,最後統計出來的數據及部分內容可以用在新聞稿內
鄭佩雯:那我們來討論問卷的內容
陳俞靜:我們可以把服貿和核四做成一張問卷,最後可以交叉比對
黃思瑜:我覺得我們可以先請他們填問卷再請教他們一些問題
梁琍:在各地區發
駱瑩倫: 依照不同年齡層發

全體討論預定問卷問題:
《服貿》
1.          請問您對於服貿本身的議題了解嗎?
2.          請問您怎麼了解服貿議題?
3.          請問您之前有參加過類似的集會遊行運動嗎?
4.          請問您支持這次的三一八學運嗎?
5.          請問您有到太陽花學運的現場嗎?
6.          請問您的參加動機是什麼?
7.          學運已經結束,您還會繼續哪些參加遍地開花的活動?
《核四》
1.          請問您支持核四嗎?
2.          請問您為甚麼支持或反對興建?
3.          請問您有參加過反核大遊行嗎?
4.          基本資料


《第三次開會紀錄》
日期:103.06.10
地點:曉峰圖書館
參與人數:6(黃思瑜、林念慈、梁琍、駱瑩倫、陳俞靜、鄭佩雯)
開會主題:最終新聞稿確認及圖片、圖表確認。
主席:鄭佩雯
紀錄:林念慈
內容:
鄭佩雯:大家負責的部分,應該大致上ok了吧?時間軸已經可以了
林念慈:恩,後續遍地開花的稿子已經好了
陳俞靜:數據圖也好了
黃思瑜:服貿的新聞稿,我負責的也可以了
駱瑩倫:我的也是
梁琍:照片及圖說部分大致Ok
鄭佩雯:所以最後,我們就集結一下大家的稿子和照片、圖表做統整,然後最終確認囉?
全體:ok (開始集結稿件、照片、圖表進行統整)
結論:大家都完成自己負責的部分了,接下來只剩下統整,而細部如果有有問題的地方,在個別聯絡大家。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