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0日 星期五

新聞學期末報告(組員:楊婕安、郭育廷、黃逸倫、楊淑如、劉文豪、劉嫚容)


太陽花學運 照亮台灣的未來

    兩岸服貿協議在近期可說是影響全台灣的國家大事,全國人民幾乎全體動員,各自有著自己的立場以及想法,多數人走出家門,為自己的訴求進行努力,學生團體更是在這次的活動中領導著大眾,發起太陽花學運,來抗議事項貿易協議的審查過程,政府對於此協議的審查過程,不僅沒做到傾聽民意,連通過的過程都令人十分困惑。

    在簽訂兩岸服務貿易協定之前,政府曾指出,這是台灣服務業走出去的重要里程碑,大陸對我國開放的項目中,包括電子商務、資訊、線上遊戲、金融(銀行、保險及證卷)環保、物流運輸……等產業,最有獲利機會。其中,又以金融業、電子商務、文創產業的收益程度最大,除了未來台資銀行可以申請村鎮銀行,中國也支持台灣保險業者到中國經營汽機車責任險,台灣資券商持股比例也增加到49%51%

    雖然具有上述的優點,但政府沒說明清楚的,是更多的弊端,服務貿易協議涵蓋台灣的各行各業,舉凡食衣住行育樂、生老病死,都即將被中國攻佔,例如:醫院、印刷出版業、汽車保修、電影業、休閒旅館經營、美容美髮業、殯葬業等等,零售業以及批發業更是幾乎全數開放,而洗衣業或小資本經營的早餐店、餐飲店、建築物清潔工作、水電和裝潢的工作等,未來中國資金將全面進入台灣的大街小巷之中。

    此服務貿易協定簽署之後,在未來,中國即可以挾帶資金長驅直入,這會使台灣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遭受威脅,未來,只要中國投資金額達到30萬美元,就可以允許其負責人和其中兩位幹部來台,更可能形成變向移民。或許服務貿易協議真的能擴大台灣市場,但更應該考慮的,是廣大老百姓的生計,此協議能獲利的大部分是大企業,而中小企業即將面臨的卻是強大的危機。因此,政府應給予人民更多關於服貿的相關知識,替人民分析其中的利弊得失,並且應該先舉辦公聽會,廣泛接納各種不同立場的意見,讓全民共同商量,找出共識,最後一定要逐條審查,不是總統私自做主、強制通過,這樣才是真正決議國際間重大協議的正確程序。

    此次學運由林飛帆、陳為廷等人主導,在這將近一個月的時間裡,他們提出四項訴求,分別是:退回服貿協議;二兩岸協議監督法制化;三先立法,再審查;四召開公民憲政會議,以此四項訴求向政府表達不滿。320時學生代表陳為廷公開要求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必須在321中午1230分前,針對抗議學生提出來的訴求作出正面回應,否則將採取更激烈、不服從、非暴力的抗爭行動並且不會輕易撤離立法院,同時希望更多民眾共同參與這次抗議行動

    儘管總統馬英九原訂要321上午召集院際協商會議,但立法院長王金平則向馬英九表示這次事件是因為朝野黨團對於議案審查程序的爭議而引起,並符合《中華民國憲法》第44條的院際爭議處理之規定,之後王金平便發表公開聲明呼籲擔任中國國民黨主席的馬英九能夠觀察民意以及促進朝野共識,盡快解決爭議讓立法院恢復正常運作由於馬政府遲遲沒有給予抗議學生正面的回應,到了晚上610分時學生發言人林飛帆公布下一波抗爭策略,呼籲更多民眾上街並且在322323兩天擴大包圍立法院四周,同時他也號召各個社會團體以靜坐的方式包圍臺灣各地的中國國民黨黨部。另外有一批學生透過網際網路與電視媒體等得知立法院抗議的消息後紛紛自願組織車隊租車北上根據統計大約有85個大專院校的學生到場支援並且有43名大學教授也發起實質罷課以聲援抗議活動

    322下午4行政院院長江宜樺到青島東路立法院外探視學生。學生代表林飛帆表示,如果江院長無法承諾退回服貿、立院本會期通過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的話,就不必來對談了且林飛帆也在抗議現場帶領學生高呼「退回服貿」、「通過兩岸監督條例」、「馬英九踹共」、「馬英九出面回應」等口號。 3月23馬英九於早上10點整進行中外記者會,並且再次強調簽訂服貿協議的好處,目的都是為了提升台灣的經濟能力所以必須通過,又指責學生以違法方式佔領議立院,對五院運作造成嚴重影響,稱「難道這是我們要的民主嗎?一定要用這種方式犧牲法治嗎?」當天學生總指揮陳為廷批馬英九搞不清楚學生訴求,不懂人民真正要的是什麼,完全顧左右而言他,巧妙地迴避了學生們的抗議訴求,一味強調服貿的「利」,卻不說出服貿的「弊」將會對台灣的未來造成多強烈的影響講難聽一點,這個記者會根本有開等於沒開。

     此一事件在往後的報導中,被稱作「318太陽花學運」,這也是台灣的立法院首次被學生與公民佔領。支持者們說這是民眾的憤怒,與民主體制遭到褻瀆後,人民自主清醒意識到問題嚴重性後的反擊。張慶忠立委「三十秒事件」的違法程序褻瀆了民主議事體制,可以說是整件事情的導火線,因為在民主制度下,最忌諱的就是不公開的「黑箱作業」。這場「太陽花學運」的政治風潮席捲全台,且遍地開花,逼迫執政者們包括行政院院長江宜樺與馬總統作出回應,然而卻只是間接回應學生的訴求,因為雙方的對於此一事件的政治認知差距過大而難有交集。雖然政府始終不願意面對,並處處迴避,但卻展現了「人民力量」可以撼動政府體制、「社會公民」可以捍衛民主價值的政治意志,為台灣的民主政治發展上了最寶貴的一課。

    33050萬名民眾集結凱道,高喊著「退回服貿,捍衛民主」、「先立法、再審查」、「回歸民意,拒絕馬意」等的口號之後,可以說為此事件畫下休止符,學生們不久後便撤離立法院,但是這個抗爭並沒有停止,因為學生們所領導的這次學運要政府知道:「再簽任何一個條約或要通過任何法案之前,必須永遠記得這個國家真正的主人,也就是你的人民,正牢牢地盯著你。」


2014.04.02 13:05(劉文豪 )

地點:立法院現場

    經過330的「圍攻總統府」後,反服貿的情緒並沒有減退,立法院外面的民眾並沒有徹退,在早上的時間仍有支持反服貿的民眾前來聲援。並且以服貿協定等於投降等字句,以表示反服貿會抗爭到底。


83926

2014.03.21 14:55(黃逸倫 )

地點立法院現場

    聽到學運事件越演越烈,身為學生,也是這個社會的一份子的我們,怎麼可以缺席這場如此浩大的盛事呢?

    於是便有感而發地拍攝起來,這張不同其他抗議中天欺騙民眾、反諷總統對於此事件的無能等,較為情緒性的標語,他述說的是一個我們正迫切面對的事情。

    今天國民黨團、甚或是張慶忠一人,不必經過全民的同意,就可以擅自黑箱的通過一項如此重要的議案。這件事十分的嚴重,因為他便可以專斷獨為任何事、任何不平等的條約甚至是「賣國」而且還不必解釋也不需要面對任何處罰。

    台灣的人民平常大多是沉默的,對於社會事件尤其是關於政治的,普遍冷淡。這也間接養成了這批立委與政府官員的獨裁,他們認為如此一來做任何壞事都沒有人制止,因為人民甚至連說一聲的勇氣都沒有。

    若不是有學運人士站出來力挽狂瀾,願意站在風頭上受人指點批評,還有政府與執政黨的嚴重抹黑,若沒有這群人,我們的民主不誇張的說,已經即將瓦解了。若我們在這樣持續對政治不聞不問,等國家被滲透、言論被禁止的時候,就為時已晚、後悔莫及了。




2014.03.21 16:33(楊婕安 攝)

地點:立法院路旁

眾多學生及支持民眾到場靜坐,向政府反應服貿法條必須逐條審查的需求。



2014.03.21 16:05(黃逸倫 )

地點:青島東路

學運人士在中天的採訪車上貼貼紙抗議中天為政府黑箱作業護航的不實報導



2014.03.20(劉嫚容 )

地點:青島東路

民眾紛紛來到立法院,手舉著想要救國家的牌子,為學運投入自己的一份心力。



2014.03.30(郭育廷 攝)

地點:台北車站

警察提高警覺隨時待命,防止330遊行發生任何暴動


採訪現場民眾:

請問你是反黑箱還是反服貿?

受訪者:台灣大學生

    我來現場的主要原因是反服貿,因為如果服貿通過的話對台灣勢必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台灣的菁英份子都會跑到大陸去工作,等於是整個台灣被掏空的狀態。


受訪者:35歲職業婦女

    我是為了反黑箱來的任何政治行為都應該公開透明

但我也覺得服貿不利於年輕一代他們會很辛苦


受訪者:香港僑生

    我是從香港過來支持台灣的,不管服貿有沒有黑箱作業,我也會反對服貿的。在2003年,香港跟大陸簽署了類似服貿的相關條約,可是10年後的今天,我們才發現這是不平等的條約。

    我們失去了言論自由,像最近的香港明報編輯,因為發表了一些言論而被砍傷。還有我們失去了本地人的應有資源,大陸人不斷跑來香港生小孩,搶走我的小孩的學校,騙取社會的福利,而且街頭上都是一大堆連鎖店、藥房。

我很喜歡台灣這個地方,台灣有著爭取民主的機會,我希望台灣不要成為第二個香港,不要繼續跟大陸簽署不平等的協定,爭取台灣的民主。


受訪者台灣大學生

    我個人是反黑箱,支持服貿的。其實對於這次的太陽花學運,本來學生們的訴求是反黑箱作業,但後來又不知道為什麼,變成了反黑箱,但同時也反服貿。我覺得學運一開始大家只是單純反黑箱作業的方向是正確、明瞭、有一致性的,但隨著活動規模越來越大,方向也越來越走偏了。

   因為本來就是立委先違法強行通過服貿,所以學生占領立法院表達憤怒我覺得很ok,是剛好而已,但反服貿的話就不恰當了,畢竟一個政策本來就是有好有壞,所以有人支持當然也會有人反對,所以我覺得一開始學生們訴求反黑箱,就該朝這個目標邁進,而不是搞得很複雜,還變成了反服貿,大家盲目的跟隨,有些人根本搞不清楚真正的訴求是什麼,就盲目的反對或支持。


受訪者56先生

1.請問如果服貿是經過正當程序通過 而不是黑箱 您會支持服貿通過嗎?

當然支持阿,我說其實服貿通過對我們也沒有很大影響。簽約早就簽了,對不對?過這個是遲早的事啦。

2.但現在出現了一個問題 立委張慶忠30秒擅自宣布通過 並且黑箱作業 您覺得其中是否有一些爭議?

說黑箱喔,這麼難聽。但我是覺得他的做法確實有一些瑕疵啦。就是,太快、太急著搶通過(服貿議案)了。應該先和那些民進黨(的立委)討論一下,反正我們選國民黨,到後來還不是都多數服從少數,大家都關心他們民進黨就好啦。對不對?

3.但現今這個議案代表的是全民的意見 真的不需要和人民做溝通嗎?

代表全民,但是你總不可能和每個人民都討論吧?時間上就是一個問題了,現在兩岸急著簽阿。

4.就您的意思 對岸如此急著簽的合約 真的對我們是好事嗎?

當然簽這合約總是有利有弊,被犧牲的總是要吵著引起關注,沒錯拉,馬政府是該好好關心一下被犧牲的。但是這對我們經濟發展有一定的影響,現在不好說是好或不好,但時間拖久了總是不好。

5.若服貿經評估確實不可行 真的不需要做修正嗎?

如果真的不可行喔,唉,學運都鬧成這樣了,你說不修可以嗎?但是這樣子,我們以後對人家簽合約,人家就會覺得我們沒效率啦。


五大分析

1.Who created this message?

    多家報社、電視台的記者不斷到現場去採訪拍照,將最真實的一面寫成報導,使這則信息具有組織性的、結構性的內容,讓社會大眾更明白此事件的發生原因。除了主流媒體網路新興的獨立媒體公民媒體等,更是利用網路平台提供即時的消息,甚至製造多媒體的動畫影音,補充了傳統媒體的不足。

2.What creative techniques are used to attract my attention?

    一開始會吸引社會大眾的注意應該是單純因為人都喜歡湊熱鬧,新聞一出當然會想知道發生什麼事,然後慢慢的深入瞭解後發現這件事是關乎自己權益(如果服貿通過自己可能會丟了工作或是台灣變成第二個香港的那種恐慌感)再來就是台灣人本身具有的的公民意識以及學生主動集合創辦了許多網站即時發佈新聞,大家被立法院裡的學生打動,站出來一起發聲,這股群眾的力量壯大了這場學運。

3.How might different people understand this message differently from me?

    在這次的事件中,主要參與代表分為3類別,反服貿,反反服貿和政府。各方代表都有自己的理念、理據。可是這次的活動中,卻出現一些人云亦云,缺乏主見的參與者。他們只跟著其他人的步伐,盲目反對或反反對學運,沒有透過自己分析服貿的影響,沒有自己的想法。

一個社會不能只有同一個聲音、思想。不同年齡層、不同教育程度等等不同的人,在一件事情上會有不同的看法,而且政府不能左右我們的思想。是次太陽花學運的成功就是因為政府歧途忽視各方的反對聲音,令我們今天站出來抗爭。


4.What lifestyles,values and points of view are represented in,or omitted from,this message?

    各種社會上的聲音都因為這場學運而出現,不論是支持是反對,這些選擇通常都代表一些生活概念。

支持學運的多數聲音都是極力想改變者,他們不滿政府專制獨為的黑箱作業,在完全不事先通知的狀況之下,自行欲強行通過對社會影響巨大的議案,他們想要改變,他們希望有更多的機會。除了對這次事件,還有對社會利益分配不均的問題,也一併在學運中出現,並且也正在爭取中。

    反對學運者,則通常是社會上的既得利益者,他們覺得這個病態的社會中的一些潛規則是可行的,總覺得只要在不妨害他們的前提下,政府要怎麼做都不是問題,所謂的社會安定便是他們的口號。這些人通常認為社會階層不需要流動,如此一來他便可以繼續握有滿滿的利益。他們於是用各種有色眼光來審視這場學運,但出發點其實也不無道理,包括是否有政治力介入、民意是否就真是這群人說得算等等。而在這次學運中,幾乎是全民皆參與了,無論你是支持反對、無論要民主或是怎樣。但也有人認為,因為這場學運而有些本該被關注的社會議題,都失去發聲的機會,好像他們不重要似的。


5.Why is the message being sent?

    這次的太陽花學運,抗議學生佔領立法院期間,內部和外場的聯繫,就是學生們利用網路的力量搭起溝通平台,以政府政策資訊公開透明化為訴求而設立「零時政府g0v網站」。立法院內部的學生,把他們的開會過程、還有要對外公佈的訊息還有工作指派等等,都用即時文字轉播,還利用平板電腦、手機等錄影,在網路上進行直播,只要一上網每個人都能馬上掌握現在正在發生的事情。

還有學生們架設的4am.tw網站,把學運整個過程、相關新聞稿等等翻譯成英文,讓訊息能夠迅速的傳播到國際上。

所以說這次的學運會這麼成功,一半的因素一定來自於他們會利用網路來為自己號召更多大眾的力量!


表格







時間距

(time)

.....

(與學運發生的時間有一段距離了)



接近性

(proximity)



.....

(也曾經有類似的學運發生過,例如:野百合學運)

社會心理(sociopsychological)



.....

(身為台灣的公民及大學生勢必去現場關心狀況,明白國家正在發生的大事)

現況

(status quo)

.

(學運發生期間政府一直不做正面回應,先是行政院院長再來總統,總是把重點跳開,人民都沒有聽到想要的答案)

.

(剛開始學生的訴求一直不斷的重複就是希望政府可以馬上做回應,行政院院長是出來了也回應了,但是還是希望可以給我們更明確的答案)

.

(太陽花學運佔領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受到許多社會大眾的支持,所以我們認為政府會因為330五十萬人上凱道而選擇緩簽服貿)

重要性

(magnitude)



.....

(這場學運為台灣的歷史寫下新的一頁,也團結了台灣人的心)


新奇度

(novelty)



..

(曾經也有類似的學運發生過,集結在某區域然後集體向政府表達不滿)

..

(首次有學生佔領立法院,禁止警察進入,讓立法院癱瘓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

引用





1.台灣示威學生譴責當局「暴力鎮壓」



2. 反服貿內訌? 學生騷動欲衝入議場-民視新聞



3. 服貿協議新聞專區- 自由電子報




新聞學報告會議紀錄:討論題目

2014613 地點:曉峰圖書館 時間:15:30 ~16:00

參與人員:楊婕安楊淑如劉文豪劉嫚容郭育廷黃逸倫


安:要不要討論我們的方向關於太陽花學運的方向


、廷:大家先回家找有關的資料自己彙整


容:好啊各自先回家找資料整理好下次開會用。


豪:是否要用我們自己拍的照片寫報導


倫:那把照片全部找出來可以用的帶來


可以找有關的或是影響到的例如核四

(達成共識)



新聞學報告會議紀錄2

 2014618 地點:台北車站 時間:13:00~16:00

參與人員:楊婕安、楊淑如、劉文豪、劉嫚容、郭育廷、黃逸倫


:首先有報導的部分大家覺得方向要如何準備


我們可以把整個過程再了解一次可以寫下來看看


採訪的部分大家把當天採訪資料打好傳給彙整資料的如


我們要不要製作一些相關的表格


可以啊我們可以統計相關資料


安:大家把有引用自哪裡的資料要整理出來貼在上面。


(達成共識並且開始統整資料)


安:所以我們這次的報告順序是先報導、採訪、還有五大分析、引用、開會紀錄跟這一年新聞學學了什麼!


大家把統整好的資料寄給我,我來做最後彙整。

(達成共識)



新聞學報告會議紀錄3

2014619  地點:東區綠蓋  時間:13:00~17:00

參與人員:楊婕安、楊淑如、劉文豪、劉嫚容、郭育廷、黃逸倫


:昨天把完整的資料看過一遍之後我們現在來看還有甚麼要加的吧


:好那我們應該要先想個標題吧


:對啊,讀完我們的報導覺得標題要注重在台灣的發展上


:那甚麼樣的字眼會比較吸引人


:感人的嗎


:我覺得可以把太陽花三個字用進去



(達成共識並且開始想標題)


:再來想想我們的新聞價值那塊吧


:時間距離我們現在有一段時間了


:所以不具有時間距了吧


:對啊時間距應該是低了


:沒錯!但是我覺得接近性很高


:接近性超高的啊台灣曾經也發生過類似的狀況


:社會心理我覺得也很高畢竟我們都是台灣的大學生


:而且我們每個人也都去過現場了解狀況


:每天晚上就是開電視關心學運的進展



:真的!記得那時候我超佩服他們可以在那邊待好幾天

:新奇度呢覺得新奇嗎


:我覺得很新奇因為是第一次學生攻進立法院


:而且還不讓警察進去把他們擋在外面


:我覺得還好欸因為目的都是向政府表達不滿


:新奇的地方好像不大


:恩我也覺得還好


(開始整理新聞價值的分析)


:終於告一個段落了


:瀏覽一遍看有沒有甚麼錯字吧


:大家辛苦啦


..:恩辛苦啦~~~~~


(報告完成,結束最後一次會議)



新聞學學到了什麼?

郭育廷

  經過這一年下來,發現自己在新聞理論這方面有了更深的認知,尤其是新聞價值的判斷讓我了解到該如何真正去分析一則新聞,而它所擁有的價值性高不高,是否具備影響力、真實性等種種因素都是判斷一則新聞它的價值依據。

  而我也了解到身為一個記者無法報導完全客觀中立的新聞,畢竟記者多少會有自己報導的角度。媒體是不具有客觀性的,只能盡可能的報導真實性的新聞給讀者看,一則新聞需要的是真實、無偏見、全面、公平的內容,而記者的責任就是將報導完整的呈現給讀者看。


楊淑如

  這一年的新聞學讓我們深入瞭解新聞理論更加認識更多專有名詞也因為這個期末報告我們去現場觀察、採訪別人,都是我們的初體驗,也讓我們直接學習到當記者的感覺,並且要站在公正的立場,寫出一篇屬於我們的報導,大家分工合作完成這個期末作業。

  其中我最印象深刻的是新聞價值,新聞價值讓我們學習分析一篇報導到底有沒有價值性,讓我們去研究探討新聞價值的存在是我覺得這堂課我吸收到最多的知識。


楊婕安

  這一年下來,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老師總是語重心長的教我們學習的態度,面對任何事情都應該盡全力積極的去做無論多難都要去嘗試,而不是放縱自己、只在自己的舒適圈,我想,這比什麼都重要。

  在學習新聞專業方面,我覺得記者要永遠記得秉持公正、公開的態度去報導,不要有個人的框架和意識型態,不要有所偏頗,因為媒體是監督社會運行的第四權,社會大眾都是仰賴媒體吸收新資訊,因此,我們該做的是在眾多政治及商業勢力影響之下,盡力維持報導實質的平等公正,才能真正實踐新聞真正的價值。


劉文豪

  引用書中「新聞工作者有「反對政府權力」,也有對「大眾造成傷害」。」新聞工作者在採訪或報導新聞,所講或寫的每一個字,都有著對社會的責任。每一篇報導對社會的變化和風氣都有影響。所以新聞工作者報導的新聞必須真實、準確。

  新聞工作者可以透過民主和公平的力量,以做到監控政府的能力,而不被政府所控制、打壓。因此一個社會必須有傳播媒體來維持社會運作。


黃逸倫

  這一年學了很多,不只學習了對於新聞媒體的基本觀念,認識了傳播學理論上的著名學者,甚至有幸在下學期見到課本上,大師級人物的演講。

  當然學習的不只是這些專業常識,還有更重要的是無形抽象的道德概念,不是傳統禮教那套,而是必須具備對時事有敏感度的記者態度。

  這次關於學運的報告以及採訪,不只學到對程序是否該遵守、整個議案的利弊分析,以及簽約後續對社會即將造成的,可預知與不可預知的問題。還有更重要的是我們有勇氣採訪了兩方意見,並且加以彙整分析,綜合各方言論的利弊得失之後,竟可能的完整呈現這個事件的原貌。以供其他人來了解這次的事件。

  我們不敢說真的做到如課本上的,那麼完美的記者,但我們盡量去符合,並且不斷的充實自己。是少我們要成功做到不偏離「記者職業道德」的好記者。


劉嫚容

  從第一次上課拿到原文書,看到滿滿英文就頭痛,不知該如何讀起,上課迷迷糊糊的聽老師講課,到現在已經能從老師講課的過程中,自己慢慢的讀懂課本上的內容,我覺得是一大進步。



工作內容分工表

組長:

楊婕安:提出意見、蒐集資料、統整結論、編輯策劃新聞稿、攝影、校正彙整

組員:

楊淑如:提出意見、打會議紀錄、蒐集資料

郭育廷:提出意見、編輯策劃新聞稿、攝影、蒐集資料

劉嫚容:提出意見、編輯策劃新聞稿、攝影、蒐集資料

劉文豪:提供意見、蒐集資料、採訪、攝影

黃逸倫:提供意見、蒐集資料、編輯策劃新聞稿、採訪、攝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