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台灣報紙國際新聞之比較
1) 請依某一國際新聞為主,挑選台灣四大報 (蘋果、自由、聯合、中時)政治立場不同的兩家,就其新聞價值與報導角度做一比較。此新聞報導的選擇應以兩報中連續七天(最高)之報導為主。
新聞學報告會議紀錄:討論題目
2010年1/13 地點:大忠 時間:10:
參與人員:
尹雅楓、莊琬甄、林虹妙、簡妤安、李馥伊、陳品舒、李宜庭
品:要不要討論國際油價、石油上漲的報導?
妤、庭:因為國際油價比較沒有明顯的立場分別,所以不太適合。
馥:只有要漲不漲的問題,沒有太大的討論空間。
馥:那是否要討論軍購案的新聞?因為要不要購買的立場很明顯。
庭:軍購案的資料比較久遠,所以我覺得用報紙去比較立場會比較明顯。
品:用電子報也可以蒐集到很多的資料,不一定要用報紙。
楓:可是之前電子報有很多的爭議,比較沒辦法比較出報紙的排版。
妤:所以我覺得還是用報紙來當作資料會比較好。
妙、雅楓:那你們覺得美國牛的新聞呢?
妙:我覺得我們選的題目應該要選比較接近我們生活的。
楓:所以我覺得美國牛的題目比較好。
妤:美國牛的新聞是屬於哪一種領域的議題啊?
楓:報紙提到馬英九說這是定為農產品貿易糾紛,衝擊面侷限在經貿領域。
妤:那你們覺得ECFA的新聞呢?這是跟大陸對岸的新聞,政治立場應該也會很明顯。
投票結果:美國牛肉進口新聞(5票):國際油價上漲新聞(1票):ECFA新聞(1票)
比較的兩家媒體:自由時報、聯合報
總結挑選事件為:美國牛肉開放進口。因其貼近台灣社會大眾的生活範疇,幾乎難以避免接觸,也關係到美國與台灣之間表層的經濟貿易面以及深入的政治外交面,故以此做為報告之主題。選擇的報社為:自由時報與聯合報。自由時報採取較為積極的口吻來針對此事件做闡述與發表,且整體報社政治立場偏綠,而聯合報則使用較為單純的說法將事件敘述出來,報社政治立場為藍,因而選取此兩報之新聞報導做為比較的依循。
2) 新聞價值比較: 請以課本中 de Beer (2000)所提出的兩個量表 (Distance Scale, Intensity Scale),以兩報中此新聞內容為主,討論其新聞寫作及處理 方法是否合乎此兩個量表所強調的新聞價值。 在此題中,各組應以其上課筆記與課文陳述出:
a. 此量表中各項目之定義。
(1).距離量表(Distance Scale)
a. 時間(Time):
事件發生點離截稿時間越近,新聞價值越高。(The closer to the event,the higher the news value)
b. 鄰近性(Proximity):
事件發生點與本身的軍事、政治、文化、地理…等鄰近性越大,其新聞價值越高。(ditto)
c. 社會心理(Sociopsychological):
事件越接近社會心理,新聞價值越高。(ditto)
(2).強度量表 (Intensity Scale)
a. 現代社會(Status quo) -現狀:
對現狀影響改變越大,新聞價值越高。(the bigger the impact on the status quo,the bigger the news value)
b. 規模(Magnitude):
波及越多人影響力就越大,新聞價值越高。
(single/plural;for example,one important politician versus many people dying in an accident)
c. 新奇、新鮮(Novelty):
越有人情趣味,越罕見的新聞,新聞價值越高。(human interest,unusual events)
b. 就其各報對此新聞報導之内容,討論是否合乎各項量表之項目,並解釋各組判斷之理由。(請將小組討論過程個人意見及發言紀錄寫出,並整理討論後之結論)
新聞學報告會議紀錄:討論De Beer量表
2010年1/15 地點:北車星巴克 時間:11:
參與人員:
尹雅楓、莊琬甄、林虹妙、簡妤安、李馥伊、陳品舒、李宜庭
庭:現在來討論一下關於報導與De Beer兩量表的關係
妤:好,一一來討論吧,由距離量表開始
庭:大家認為美國牛肉新聞事件有合乎距離量表裡的時間項目嗎?
品:當時好像並非第一時間報導出來的
琬:此事件報導時間已經太久無法證實
馥:摁,在去年就已經陸陸續續被報導出來,而且炒得很熱
妤:但對於時間量表來看似乎還是有其即時性的
楓:我覺得時間量表是指該則新聞是離截稿時間最近的,而美國牛不是整篇報紙中離截稿時間最近的,所以該事件不符合距離量表裡的”時間”來分析
妙:所以整體而言是沒有符合的吧
大家:沒錯
(達成共識)
──────────────────────────────
品:再來是距離量表裡面的鄰近性
琬、妤:覺得有其鄰近性,因為有關到台灣政治與經濟
庭:但是,台灣與美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等並無明顯或相似關聯性
馥、楓、妙:同意宜庭說法
(達成共識)
──────────────────────────────
馥:那大家認為有符合距離量表的社會心理嗎?
品:指標為越接近大眾社會心理期新聞價值越高,我覺得此議題與社會大眾的心理是息息相關,大家的判斷為何?
琬:我也這麼認為,而且此議題包含了許多層面
妤:我也覺得有社會心理的成分在,這關係到社會大眾健康,所以是大眾很關心的新聞議題。因此,此項目很符合社會心理,有其新聞價值
楓:對,不僅是健康而已,衛生安全方面也極為重要
妙:摁,社會大眾的社會心理層面很值得大家去探討
庭:對,並且可以深入去分析,社會大眾為何反對或者為何同意的理由,對於內容有極大的幫助喔
馥:沒錯,到時候我們要更加著重在社會心理層面做討論
楓:是阿,大家有沒有發現此議題的報導中幾乎都著重在政府說的話和經濟貿易上而已?
琬:很明顯,各報都忽略了社會大眾的心聲
庭:摁,在課本第十二章中有提及到,要了解一則社會新聞最重要是要瞭解其social force。social force的定義是以社會力量為背景所有元素應該另外被考慮。
品:摁,大家似乎對於社會心理這項指標上都比較有意見跟想法是不是
妙:感覺起來確實如此
妤:因為我們也都是台灣社會大眾的一份子,所以會有更多的想法
馥:沒錯,況且在國際新聞報導中我們所要找的是哪些是可以跟國際新聞連結到的,要去找其中的連結點
琬:而且也關係到了台灣人民吃美國牛肉的害怕心理
(達成共識)
──────────────────────────────
琬:接下來該討論強度量表了,大家開始發表看法,由現狀此項指標開始
楓:關於現狀這項指標,它的定義是說對於現況的影響改變越大,新聞價值就越高
庭:台灣目前並無狂牛症人類病例,雖然美狂牛症人類得病機率是小之又小,但是還是有機會得到,之後可能會蔓延,這樣的情況對台灣現狀的影響應該算是非常大的吧
馥:我也這麼認為,由從無人類狂牛症病例到病例出現並且蔓延,改變確實很大,而且是不好的影響改變,
妤:有點像覆水難收的意思,一旦感染後,就會有潛伏的危機存在
妙:而且是很久都除不掉的危機
品:我同意大家的看法,對於此項指標大家意見一致
(達成共識)
──────────────────────────────
妙:規模/等級方面呢,由這項指標來看,它的新聞價值會高嗎?
品、馥:先分享一下我們的想法,強度量表中規模/等級這項指標,其實是非常明顯的,大家應該不難看出來吧,因為這個議題波及到的是全台灣的人民,攸關全台灣人民的權益,如果台灣真的簽了台美協議書,那麼對台灣影響實在非常大。
琬、妤、庭、楓:認同
(達成共識)
──────────────────────────────
楓:最後一項指標是新奇/新鮮,說說看法吧
琬、妤:並不符合吧,因為這新聞在去年就陸續被報導出來
妙:是說因為時間太久了,所以已經不新鮮了嗎
琬、妤:就是這個意思
庭:它的內涵為人情趣味,罕見的新聞
品:此議題並不符合人情趣味阿
馥:沒錯,而且怎麼能說它罕見呢,很難用這個這個指標去歸類
楓:那大家的看法就是不合乎新鮮/新奇這項指標囉?
大家:是的
(達成共識)
──────────────────────────────
妤:那關於這兩項指標的討論就到這裡了嗎?
品:有人要補充什麼意見或想法的嗎?
庭:摁,新聞價值並無好壞,全是以社會價值呈現,我認為此事很符合社會價值因其攸關台灣人民,因此是一則值得深入報導。
大家:沒錯,大家看法都一致
(De Beer兩量表討論到此結束)
結論:
(1).距離量表(Distance Scale)
a. 時間(Time):
不符合。並非第一時間報導出來的,去年就已陸續被報導出來,事件報導時間已經太久,所以無法證實其正確被播報的時間。
b. 鄰近性(Proximity):
不符合。台灣與美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等並無明顯或相似關聯性。
c. 社會心理(Sociopsychological):
符合。關係到社會大眾健康以及衛生安全方面,也關係到了台灣人民吃美國牛肉的害怕心理是大眾很關心的新聞議題,也因此新聞價值極高。
(2).強度量表 (Intensity Scale)
a. 現代社會(Status quo) -現狀:
符合。台灣目前並無狂牛症人類病例,進口後有機會得病,台灣從無人類狂牛症病例到病例出現並且蔓延,一旦感染後,就會有潛伏的危機存在,對現況的影響極大,因此新聞價值極高。
b. 規模(Magnitude):
符合。這個議題波及到的是全台灣的人民,攸關全台灣人民的權益,因此新聞價值極高。
c. 新奇、新鮮(Novelty):
不符合。此事件去年就已陸續被報導,報導時間過久,已經不新鮮了,並且不符合人情趣味或罕見的方向。
c. 以量表討論之後,
A. 比較兩報在處理同一新聞事件或議題時有何不同之處
聯合報:
妤:感覺聯合報在報導其新聞時,比較偏向於純敘述,就只是簡單的把事情帶過,沒有太多激進立場的批判字眼,比原本以為會有的過度偏向政府、偏向國民黨和過度偏激的報導還要來得溫和跟中立。
馥:聯合報一直強調VCJD都是境外感染、美國未來不會有這病例。重複再重複美國人吃的牛肉為何台灣人不吃?重點是美國要求進口給台灣的牛肉是他們自己不吃的。政府利用進口牛肉來達到台灣未來跟美國之間可能成立的軍購案,而不著重台灣人民的心聲,似乎是比較以利益為主,人民健康為輔。聯合報較以敘述的方式呈現新聞事實,並沒有偏向各個政黨,反而是以中立的立場來詮釋國家利益。
庭:況且台灣人民除了美國牛外選擇項目還有很多例如澳洲牛、日本牛、本土牛…..等等。今若進口美國牛,則擴大品項到風險項目,而消費者又無法去分辨哪些有風險哪些則無。對台灣人民健康及衛生是一大隱憂。生命無價,政府無權拿認老百姓的身體做交易。
楓:我覺得聯合報它較偏向於站在政府的角度去解釋為何要進口美國牛,以及美國對於台灣反對進口美國牛肉的看法及感覺,而較忽略在野黨對政府的指責或人民對開放美國牛的意見與反對聲浪。
品:但我覺得,基於聯合報的政治立場,原以為會是較支持政府看法亦或是贊成進口,但看完數多天的報導後,發現其實並非如此支持,反而發現他有以婉轉以及較敘述的方式反對,較無加入記者個人主觀意識形態,也許有些微簡短的同意的敘述內容,可見他還是有在替社會大眾想的,而非單純以報社本身的立場去設想。加上聯合報還有民意論壇這個版,還是有把一些大學教授的意見報導出來,感覺就比較沒有如此積極偏向政府的立場。
自由時報:
馥:自由時報主要是站在人民的立場討論新聞內容,但卻有很深的綠色政黨的影子。整體來說自由時報的新聞大部分都不贊同政府的開放政策,一直探討的內容是美國牛對人民的影響以及負作用,主觀意識很強,很明顯的就是堅持不開放。
妤:自由時報的內容和標題有很明顯的政治立場,和聯合報互相比較之下就會顯的比較偏激,自由時報也常會採訪民進黨的立委,所以報導的內容都會充滿綠色色彩,而且民進黨的形象一直以來都是比較激進的,所以自由時報的報導也會偏向激進,而就這則報導來看,民進黨反對開放進口是為了社會大眾的健康安全而把關,但是如果過度的激進反對,就會被認為是為了反對而反對,而失去了原本的意義。
庭:我覺得自由時報比較偏激,著重在與政府對抗的方向做報導,照理說應該是為了人民的權益而反對進口,但是自由時報似乎藉著維護人民立場的藉口,而施行政黨對立的反抗。從自由時報的許多內容中就不難發現,我覺得自由時報雖然站在反對的立場,或許媒體都有自己背後意識形態,也並非記者們可以選擇可以去違背的,他們可能因此犧牲掉自己的自身想法,新聞道德與新聞專業意理,但也還是已經損害人民權益了,因為媒體都要做為公眾的論壇,成為一個大社會平台,總該替社會以及人民表達意見及心聲,並非為了自己政治立場而做辯駁。
B. 以課本第十二章的內容(e.g. 新聞的定義與、概念、客觀與真實,國際新聞報導上面臨的難處)舉出其一討論在所選擇的國際新聞報導中,兩報各呈現出何種面貌。你們這組有何看法?(請勿天馬行空的抒發意見,需以課本第十二章某一當代新聞學議題的定義及討論為主)。
我們根據新聞的定義、概念和客觀與真實來討論,客觀在新聞報導中已經不再重要,因為在記者所屬的各家媒體中,背後都有其意識型態和立場,所以根據各家媒體的價值觀就會有不同立場的報導內容,而這樣的立場往往會影響到新聞報導中的客觀性,然而,報社會依據其新聞立場,認定新聞價值的態度也會不同。新聞報導中最重要的莫過於是真實性,記者在報導新聞的時候,常常會將一件事情重組或建構,所以在選擇新聞的過程中常常會忽略一些事實,其中的忽略也有可能是媒體背後的價值觀所刻意的隱瞞,因為這樣的事實落差,所以才會形成媒體中的再現真實,媒體再現不能還原事情的真相,所以只能加強報導的真實性。
關於自由時報的報導,它的標題很明顯的就可以看出有它的政治立場,「美牛風暴 府避談究責」、「為何不究責?因為不能究! 」、「壯士斷腕 砍蘇起 息眾怒」、「馬只卸責不認錯綠營遺憾」,這樣的標題設定大多譴責政府,而記者所設定的框架也會影響大眾,容易使閱聽人的思維照著記者所設定的框架去思考,所以如果報導的新聞中,出現太多個人主觀的意見或是看法,就容易使一篇報導失去焦點,也有可能因為其政治立場而刻意忽略掉某部份的真實。自由時報的記者也常會引用民進黨立委的說辭來當報導,這樣會更加深立場的偏頗,有時候可能只是單純為了反對而反對,而忽略了背後最重要的事實。
至於聯合報的立場,它的標題就沒有太多批判政府的字眼,「美國牛內臟進口 政府祭防衛措施」、「美牛絞肉內臟進口設三關卡」、「北市拒用美國牛內臟 今天開始宣導」、「美牛談判 外長楊進添:我方應信守承諾」、「美帶骨牛肉抵台 藥檢合格再放行」,這些標題只是簡單的敘述政府的措施和做法,其中並沒有特別激進的言論支持國民黨,但是某些部分還是可以看出支持政府。媒體背後的意識型態在這些報導中就沒有特別的明顯,而是傾向於事實的闡述,當個人主觀的意見減少時,相對的事實的敘述也可以比較完整,不會因為太過激進的字眼而失去重點。
看完兩份報紙的立場和報導的角度,記者是散播想法和理念的媒介之一,記者在報導新聞的時候,常常在真實和價值觀中做拉扯,這種價值觀就是媒體的主觀意識和背後隱藏的商業利益,這些是和新聞的真實性互相牴觸的,所以在拉扯的過程中,記者只能盡量不帶主觀意識的理性報導。
2. 國際新聞報導與全球、國家通訊社
1) 在你們這組所選擇的新聞中,請將各報在報導此新聞時所使用的外電(全球通訊社、國家通訊社、外國媒體、本國媒體、另類媒體)或報社自己的報導依其來源作表比較
表格比較 不同的新聞來源:
報紙或通訊社 | 聯合報 |
日 期 與 版 面 | |
新 聞 內 容 提 及 人 物 及 機 關 | 1. 立法院 2. 經濟部 3. 食管局副局長林雪蓉 4. 國安會秘書長 5. 馬政府 6. 外交部 7. 美國政府 8. 在野黨 9. 農業部 10. 世界衛生組織 11. 美國在臺協會 |
立 場 | 較偏向於報導 1. 站在政府的角度去解釋為何要進口美國牛 2. 以及美國對於台灣反對進口美國牛肉的看法及感覺 |
共 同 點 | 皆較忽略人民對開放美國牛的意見或反對聲浪 |
報紙或通訊社 | 自由時報 |
日 期 與 版 面 | |
新 聞 內 容 提 及 人 物 及 機 關 | 1. 消基會 2. 經濟部長施顏祥 3. 中選會 4. 美國商會會長 5. 行政院 6. 吳敦義 7. 馬政府 8. 在野黨 9. 立法院 |
立 場 | 較偏向於報導 1. 討論公投的議題 2. 對政府作法的指責和評論 |
共 同 點 | 皆較忽略人民對開放美國牛的意見或反對聲浪 |
報紙或通訊社 | 中央社外電 |
日 期 與 版 面 | |
新 聞 內 容 提 及 人 物 及 機 關 | 1. 美國政府 2. 馬政府 3. 在野黨 4. 立法院 5. 農業部 6. 聯邦貿易代表署(USTR)副代表馬蘭提斯 7.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 |
立 場 | 較偏向於報導 1. 牛肉的安全衛生品質問題 2. 台美經貿的合作關係 |
共 同 點 | 皆較忽略人民對開放美國牛的意見或反對聲浪 |
2) 以你自己的生活經驗/角度/認知/認同,與組員們一起討論在閱讀這些新聞時,有哪些部份是你覺得以其生活經驗這些新聞應該報導但卻沒有報導的?或是你覺得這些報導缺乏哪些角度?(每項部份在討論時請舉出實例,切勿天馬行空的只寫出無法實證的形容詞)
這些新聞報導大部分都是站在政府利益角度方面來看,對於人民身心健康的方面並不是很注重。舉例來說:像是一些國民須知的健康衛生知識,新聞報導並沒有很清楚的告訴我們到底應該如何選擇健康合格標準的美國牛肉,以及美國牛帶來的影響。人民應該如何去預防?這些報導只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強調馬政府的過錯,指責開放的問題,卻沒有將人民想要知道的部份做一個合理的解釋。
新聞內容很容易因為主筆者當下的情緒而產生不同的主觀意識,但是人民想看的報導不是一個記者的想法和觀點,而是這些新聞報導背後的事實真相和結果。例如:新聞記者的個人特稿。特稿的主觀意識常常會讓看報民眾的思想遭到扭曲,想法會因為記者的描述而被洗腦,而民眾去看報紙並不是單純想要聽記者的個人意見。
新聞報導的過程和結果是人民想要知道的,但是電視台卻會為了衝收視率而去追一些讓人民看了只想要轉台的新聞。像是最近一直在討論的立法院三讀案,議題是關於美國牛是否要開放的問題。人民想看的是立委為了國家人民的健康而提出的有利法案,並且認真、有效率的討論過程。但是每次打開電視看到的卻是立委們互嗆、大打出手的畫面。而這樣的新聞報導,不但沒有讓人民知道討論的結果,反而讓觀眾看了直搖頭。
3) 以課本第三章對通訊社的角色討論(可選擇國家or全球通訊社),試想如果是你們的小組,你會如何策劃報導這個新聞?與此兩報報導此新聞的方法或角度會有何不同?自己覺得會有何勝出或獨特之處?(請先寫出小組的定位,再寫出策劃)
我們是站在反對美國牛肉開放進口的立場,以及我們選擇以國家通訊社(像是中央社、法新社、美聯社等)的立場討論,因為其通訊社在報導新聞的層次、編排以及敘述上較為官方,會較符合我們的方向定位。
至於我們小組策劃這則新聞,大致上會先提出反對的理由,以最中立且陳述現實社會環境情況的方面下手,並簡述藍綠之立場,再補充一些關於牛肉的衛生相關知識。
決議進口美國牛 把國民健康擺在哪?
數月來美國牛肉是否要進口持續的影響著台灣人民與政府的衝突關係。馬政府是否打算一意孤行,連自家藍營立委勸告都不聽?民進黨籲台灣人民以民主的強大聲音及堅決立場,要求馬政府不得輸入美牛高風險部位,這是民主台灣人民的共識與意願表達。希望美國政府了解並尊重其意願。
美台商會會長韓儒伯指出,過去台灣凡事以美國馬首是瞻、以台美關係為重,但這種關係現在正在變化。台灣即將與中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而美方卻越來越無法維持可靠而持續的對台安全承諾,破壞了台灣對美國決心的信任。
而對於實用的衛生問題上,感染狂牛症的牛隻,必須等到兩三歲大時,才可能會開始出現症狀,然而牛隻們卻沒機會長到這麼大,大部分在症狀出現前就被人宰殺供人類食用了。
註:VCJD(新庫賈氏症或人類海綿狀腦症)潛伏期為七年以上。VCJD的患者在剛開始時會出現一些精神科方面的症狀,如憂鬱、焦慮、及幻覺。慢慢地會出現走路不穩、行動困難、以及出現一些 無法自主的肢體動作,最後終致智力衰退,完全臥床,多數患者在發病後一年內死於感染性疾病。但若有做好正確衛生監督及嚴格把關,感染機率是微乎其微的。
政府努力消除民眾對美國牛的疑慮,美牛進口商也同樣要試水溫,初步計畫在月底以直銷或是預約的方式銷售,希望可以重拾台灣對美國牛的信心。
美國牛修正法已於1月5日正式通過,朝野達成協議,明文禁止美國牛絞肉、內臟、脊隨等六項高風險部位進口。
角度不同在於雖然我們是持反對立場,但不會針對某一個特定關係,像是牽連到軍購案、台灣與美國的TIFA或是台美合作關係等,我們只是單純的寫出進口所可能造成的風險及衛生問題及政府的反應會造成怎樣的民意,無關其餘可能會被牽連進來的政治或經濟問題,在現今報導中很多記者都慣於把個人的主觀意識寫入報導裡,因為新聞報導並不是個人論壇而是社會大眾所閱聽的新聞報導,所需的只是陳述事實。至於勝出之處是在於對狂牛症我們能稍稍讓人民有些微認知再評斷,而非一味的為反對而反對。
分工表:
組長:
李宜庭 工作內容:提出意見、負責統整課本內容並套在此報告上
組員:
陳品舒 工作內容:提出意見、編輯策劃新聞稿
莊琬甄 工作內容:提出意見、編輯策劃新聞稿
簡妤安 工作內容:提出意見、打會議紀錄、蒐集新聞資料
李馥伊 工作內容:提供意見、收集資料(自由時報報紙及網路新聞)
尹雅楓 工作內容:提供意見、收集資料(聯合報報紙及網路)
林虹妙 工作內容:提供意見、排版製成網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